清熱利濕白毛籐

白毛籐又名白英、蜀羊泉、排風籐、土防風。趙學敏云:「莖葉皆有白毛。」故而得名。為茄科植物白英的籐莖。生於山坡、陰濕、竹林、灌叢中,分佈於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陝西、甘肅、山西等地。於5~6月或9~11月間割取全草,洗淨曬乾。藥材其莖呈類圓柱形,外表黃綠至暗棕色,密被灰白色的毛茸,質硬而脆,斷面淡綠色,葉皺縮捲曲,密被毛茸,有的帶有淡黃至暗紅色的果實。以乾燥、肥嫩、葉綠、無子、無雜草者為佳。

現代研究表明白毛籐莖含甾體生物鹼,有番茄烯胺、澳洲茄胺和蜀羊泉鹼等。藥理研究證實β-苦茄鹼有抗小白鼠梭形細胞肉窟、艾氏腹水癌實體型及肉瘤-180的作用,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的免疫生物學反應;甾體皂甘有抗真菌、制欲的作用。

白毛籐最早載於《本經》:「主頭禿惡瘡熱氣,疥瘙痂癬蟲。」歷代本草亦有論述。《本草經集注》云:「葉作羹飲,甚療勞。」《本草拾遺》云:「主煩熱,風疹,丹毒,瘧瘴,寒熱,小兒結熱。」《百草鏡》云:「除骨節風濕痛。」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云:「止血淋,瘧,疝氣。汁滴耳中,止膿不幹。治疬癖,用煮牛肉精者食之。清濕熱,治黃疸水腫,小兒蛔結腹痛。」其性味甘、苦,寒。功能清熱利濕,解毒消腫。主治濕熱黃疸,膽囊炎,膽石症,腎炎水腫,風濕關節痛,婦女濕熱帶下,小兒高熱驚搐,癰腫瘰疬,丹毒疔瘡,濕疹瘙癢,帶狀皰疹等。凡體虛無濕熱者忌用。用法:內服煎湯,15~24克,鮮者30~60克,或浸酒;外用煎水洗、搗敷或搗汁塗。

臨床報道:用全草製成100%注射液,肌肉注射,每次12歲以上4毫升,每日2~3次,兒童酌減。臨床觀察對退黃、改善症狀和降低轉氨酶均有較好療效,但對降低麝濁、鋅濁及腦絮效果較差。

治病驗方:治濕熱黃疸:白毛籐、茵陳蒿、垂盆草、車前草各15克,水煎服;治早期肝硬化:鮮白毛籐、半枝蓮、積雪草各30克,柴胡、鱉甲各12克,水煎服;治風濕關節痛:白毛籐、忍冬籐、豨薟草各30克,五加皮15克,浸泡於白酒500毫升中10日,每次15毫升,日服2次;治疥瘡腫毒:白毛籐、地丁草、蒲公英各30克,均用鮮品,水煎服,或用單味燉服。外用鮮葉搗爛敷患處。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