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祛風;散熱;除濕;解毒。主感冒;頭風;頭暈;鼻淵、目赤、目翳、風溫痺痛、拘攣麻木、風癩、疔瘡、疥癬、皮膚瘙癢、痔瘡、痢疾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-12g,大劑量30-60g;或搗汁;或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燒存性研末調敷;或煎水洗;或熬膏敷。
注意
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不可共豬肉食。
2.《唐本草》:忌米泔。
3.《本草從新》:散氣耗血,虛人勿服。
各家論述
1.《名醫別錄》:治膝痛,溪毒。
2.《藥性論》:主肝家熱,明目。
3.《唐本草》:主大風,癲癇,頭風,濕痺,毒在骨髓,除諸毒螫,殺疳濕NI,主腰膝中風毒。亦主猘狗毒。
4.《本草拾遺》:葉挼安舌下,令涎出,去目黃好睡。
5.《履巉巖本草》:去風活血。
6.《本草綱目》:善通頂門連腦。
7.《天寶本草》:去風解毒。治肚大青筋,皮膚瘙癢,風濕症。
8.《廣東中藥》:治血癬,痰火核,感冒,鼻淵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