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
妊娠6個月後,發生肢體肢脹,稱為妊娠腫脹。如果僅踝部輕度水腫,不超過膝蓋,休息後即消失,無其他不適症狀的,是妊娠後期的常見現象,不須治療。若腫脹自下肢開始延至外陰、下腹部或漫延全身,伴有尿量減少,體重明顯增加的,則為病態,須積極治療,以防發展成子癇。
本病主要因為脾腎陽虛,水濕之氣內停,溢於肌膚所致。脾陽虛者,其腫脹出現在四肢、頭面部或全身,伴有乏力、四肢不溫、食少便溏等脾虛症;腎陽虛者,其腫脹主要在下肢,伴腰腿酸軟,心跳氣急、尿少等症。
按摩能健脾滲濕、溫腎扶陽,恢復脾腎之陽,化氣利水,達到治療妊娠腫脹的目的。
【按摩療法】
1.腎陽虛
(1)取坐位,以手掌貼於腰部,左右來回橫擦命門,腎俞穴5分鐘,以熱透入為度;再用示(食)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兩側三焦俞、胃俞、膀胱俞、秩邊穴各2分鐘;最後用指擦法從大椎擦至尾骶部,使整條督脈感到溫熱為佳。
(2)取仰臥位,用拇指點按關元、氣海穴各3分鐘;再用雙手從大腿至腳部上下搓動5分鐘,以整個腿部有輕鬆舒適微脹感為度;最後用拇指按揉足三里、陰陵泉、陽陵泉、三陰交、復溜、太溪、照海穴各1分鐘。
2.脾陽虛
(1)取坐位,用雙手拇指分別輕輕揉按兩側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穴各2分鐘;再用袞法在手前臂外側袞動3分鐘,以有溫熱輕鬆感為度。
(2)取俯臥位,用五指拿法捏拿大腿外側肌肉,上下來回3分鐘;再用拇指按揉足三里、陽陵泉、豐隆、復溜、公孫、太白穴各1分鐘,以局部為酸脹或熱脹感為度。
隨機文章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