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解瘡毒,消癰腫,殺蟲。治癰腫,疔瘡結核,湯火灼傷。
1《滇南本草》:滋陰潤肺。止肺熱咳嗽,陰虛癆熱不退,解瘡毒,利小便,止咳血。
2《四川中藥志》:能解毒消腫。外用治癰腫瘡毒,蟲瘡作癢,耳下紅腫,疔瘡結核及湯火灼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一日量鮮者2~4錢;或入散劑。外用:搗敷或搗汁塗。
附方
1治癰腫瘡毒:巖大蒜、野菊花葉、三匹風,同搗絨取汁塗患處。
2治蟲瘡作癢:巖大蒜搗絨取汁塗患處。
3治耳下紅腫:巖大蒜、菊花葉同搗絨取汁,加入黃桷樹漿,和勻塗患處。
4治湯火傷:巖大蒜搗取汁,和雞蛋清塗傷處。(1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5治癆熱咳嗽帶血:大一枝箭五錢,續斷三錢,花粉二錢,石膏五分。共為末。每服二錢,滾水調,略蓋片時溫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摘錄
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