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清熱利濕;降逆止吐;殺蟲止癢。主濕熱黃疸;胃逆嘔吐;瘡疥;濕疹;皮膚瘙癢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5-9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浴。
附方
1治傷寒瘀熱在裡,身發黃:麻黃二兩(去節),連軺二兩(連翹根),杏仁四十個(去皮、尖),亦小豆一升,大棗十二枚(剖),生梓白皮(切)一升,生薑二兩(切),甘草二兩(炙)。以潦水一鬥,先煮麻黃再沸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。分溫三服,半日服盡。(《傷寒論》麻黃連軺赤小豆湯)2治傷寒及時氣溫病,頭痛,壯熱,脈大,始得一日:生梓木削去黑皮,細切裡白一升,以水二升五合煎,去滓,一服八合,三服。(《補缺肘後方》)3治腎臟炎浮腫:梓根白皮、梓實、玉蜀黍須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各家論述
1.《本經逢原》:梓皮,能利太陽、陽明經濕熱,仲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之,其治溫病復傷寒飲,變為胃YE者,煮汁飲之,取其引寒飲濕邪下洩也。
2.《本經》:主熱,去三蟲。
3.《別錄》:療目中疾。主吐逆胃反,去三蟲,小兒熱瘡,身頭熱煩,蝕瘡,湯浴之,並封薄、散敷。
4.《日華子本草》:煎湯洗小兒壯熱,一切瘡疥,皮膚瘙癢。
5.《綱目》:治溫病復感寒邪,變為胃YE,煮汁飲之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