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澀腸;固精;止咳;止血;斂瘡。主久瀉久痢;遺精;盜汗;咳嗽;咯血;便血;痔血;創傷出血;瘡瘍久不收口;口瘡;齒痛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,外撒或調敷。
注意
1.凡瀉痢初起,濕熱內郁或有積滯者忌服。
2.《本草經疏》:赤白痢由於濕熱鬱於腸胃,兼積滯多者不宜用。
3.《本草從新》:性偏止澀,不宜多用獨用。
各家論述
1.《本草求真》:沒食子,功專入腎固氣,凡夢遺、精滑、陰痿,齒痛,腹冷洩瀉,瘡口不收,陰汗不止,一切虛火上浮,腎氣不固者,取其苦以堅腎,溫以暖胃健脾,俾氣按納丹田,不為走洩,則諸病自能克愈矣。至書所云安神定魄,亦是神氣既收,不為外浮之意。他如燒黑灰煎湯,以治陰毒,合他藥以染鬚髮,為末以擦牙齒,皆是賴其收澀之力,以為保護。
2.《藥性論》:治大人小兒大腹冷、滑利不禁。
3.《唐本草》:主赤白利,腸滑,生肌肉。
4.《海藥本草》:主腸虛冷痢,益血生精,和氣安神,治陰毒痿,燒灰用。
5.《開寶本草》:主小兒疳?,治陰瘡,陰汗,溫中和氣。
6.《本草從新》:澀精固氣,強陰助陽,止遺淋。
7.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治慢性支氣管炎,痰多,咳嗽,咯血,咳血等症;外用於刀傷出血,慢性皮膚病等症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