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清熱,利濕,止痛,解毒,止血。治淋濁,胃痛,口瘡,痔瘡,潰瘍,跌打損傷,蛇咬傷,外傷出血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.5~3錢。外用:研末撒或煎水洗。
附方
1治胃痛嘔水:白背葉草頭浸男子尿一星期,取起洗淨曬乾。每用二兩,雄雞一隻去腸雜頭肺,水適量燉服,每星期一次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2治鵝口瘡:白背葉適量蒸水,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處,一日三次,連抹兩天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3治外傷出血,潰瘍:白背葉曬乾,擦成棉絨樣收貯,出血時取適量貼上,外加繃帶固定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4治皮膚濕癢:白背葉煎水洗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5治產後風:白背葉、艾葉,酒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6治潰瘍:白背葉鮮葉搗爛,麻油或菜油凋敷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7治跌打扭傷:鮮白背葉適量,搗敷。(蘇醫《中草藥手冊》)
臨床應用
治療慢性中耳炎:取干白背葉1兩研成粗末,加水半斤,置於加蓋的瓷盅內,隔水燉2小時以上,去渣,過濾,濾液內加適量防腐劑。用時先將患耳膿水洗淨,藥棉拭乾,再滴入藥液,每次3~4滴,每日3次。療程3~15天。77例經1~12個月隨訪,痊癒32例,顯效24例,好轉21例。
備註
本植物的根(白背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摘錄
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