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「下瘀血,血閉寒熱,破癥瘕積聚,留飲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通利水谷,調中化食,安和五臟。」(《本經》)
大黃不惟推陳,尚能致新,此其藥理之最根本者,《本經》明確指出,頗值深思。
有剖腹產術後高熱,無汗,極度煩躁,下腹硬滿,觸痛,大便1周未解者。診斷:術後盆腔感染,辨證血瘀阻滯,毒熱壅盛。余會診處方:熟軍9克,連翹12克,銀花18克,蒲公英15克,敗醬草15克,桃仁9克,牛蒡子9克,赤芍10克、紫花地丁15克,甘草6克 。藥後大便解出甚多,陰道有較多瘀血塊排出,體溫降至正常,下腹硬滿蓄積漸消。
《金匱要略》下瘀血湯,治腹痛如刺,拒按,瘀血凝於臍下。上證因有熱毒,故在下瘀血湯基礎上加清熱解毒藥,實則大黃也具解熱毒作用。有腿部外側撞傷瘀血腫硬如木質者,用大黃粉酒調外敷,次日腫脹即消。大黃外用也有化瘀血功能。
余用《普濟方》大黃湯(醋炙大黃、肉桂、甘草、人參、細辛、桑白皮)治療心性、腎性實邪壅滯水腫,服後大小便通利,水腫常能迅速消退。
仿《證治準繩》代抵當丸,用大黃、滑石、當歸、敗醬、車前草、牛膝、生地,治療急性前列腺炎性腫大之癃閉,亦有良效。
《本經》謂大黃「通利水谷……留飲」;《藥性論》謂大黃「利水腫」;《日華子本草》謂大黃「利人小便」;用薑汁制大黃,少量浸水,每日服之,無論老幼,其中尚有脾胃虛弱,屢用補劑不效者,均有明顯健胃作用,消化力與飲食量日漸增加,體質逐漸增強。可知大黃調中化食、安和五臟之功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