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主治
清熱解毒;利濕通淋;止血;驅蛔。主濕熱痢疾;黃疸;熱淋;帶下;鼻衄;痔瘡出血;蛔蟲病;瘡癰腫毒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,鮮者3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附方
1治赤白痢疾日久者:眼子菜、山查各等分,砂糖二錢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2治黃疸病:眼子菜一兩(生),煎水內服。3治熱淋:眼子菜二兩(生),煎水去渣,煎甜酒服。4治腸風下血(內痔出血):眼子菜一兩,紅椿根皮五錢,槐角五錢。裝入豬直腸中燉吃。5治常流鼻血:眼子菜一兩,綠殼鴨蛋二個。以眼子菜加水煮汁,汁煮蛋花,一次服用。6治火眼:新鮮眼子菜葉數張,貼於眼皮上,干後即換。(2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7治瘡癤:眼子菜鮮葉適量,搗爛外敷。(《陝西中草藥》)
各家論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止亦白痢,大腸下血,婦人紅崩,漏下惡血。
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火眼,女子白帶,經水不調,並治膨脹,癢子。
3.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清熱解毒,止血,治痔瘡出血。
4.《四川中藥志》:消氣膨脹,療黃疸,瘰疬,痔瘡,並治小兒螬氣腹痛。
5.《陝西中草藥》:清熱明目,滲濕利水,通淋鎮痛。治急性結膜炎,牙痛,黃疸,瘡癤癰腫。
6.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:治蛔蟲病。
臨床應用
用於驅蛔。取水案板全草曬乾研粉,6-8歲小兒取15g加開水調成糊狀頓服;或以15g藥粉加水150ml,煮沸半小時,連渣頓服。兩法共治39例,排蟲率為48.3%。藥量減少則療效下降,即使增加治療天數,療效亦無明顯提高。用藥期間,部分小兒訴輕度腹痛,但多數於數小時後自行消失;少數患兒服藥後有1-2次稀便,余無其他副作用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