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蕾

【出處】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

【拼音名】 āi Lěi

【來源】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。開花時採集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一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莖四稜形,有分枝。葉對生,無柄,披針形,長1.5~2厘米,寬4~6毫米。花腋生或頂生,多花,萼5裂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5裂,花筒細長;雄蕊5,花藥長圓形,開花後呈螺旋狀捲曲。蒴果長柱形,花期7~9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沙漠地區的湖盆,濕潤和鹽漬化的沙地。分佈內蒙古、新疆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陝西等地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 清熱解毒。治肝炎,膽囊炎,頭痛發燒,牙痛,扁桃體炎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2~3錢;或研末。

【附方】治頭痛發燒,牙痛,扁桃體炎:埃蕾、梔子、桃色女婁菜、黃連各等分,研末,每服五分,日服二次。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埃蕾 《中華本草》

【出處】出自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

【拼音名】 āi Lěi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ntaurium pulchellum Druce var.al-taicum (Griseb.)Kitag.et Hara[Erythraea ramosissima var.al-taica Griseb.;Centaurium meyeri(Bunge)Druce〕

采收和儲藏:開花時采時,洗淨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一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全株光滑無毛。莖直立,近四稜形,多分枝。葉對生;無柄;基部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6-16mm,寬3-6mm,先端鈍尖,上部葉橢圓狀披針形,先端尖,似苞葉狀,長6-13mm,寬2-4mm;具3出脈。花多數,排列成疏散的二歧式聚傘花序,具細長梗;花萼5深裂,裂片鑽形,中脈在背面高高突起呈脊狀;花冠漏斗形,白色或粉紅色,長1.5cm,花冠筒部狹長,先端5裂,裂片短,長橢圓形,長2.7-3.2mm;雄蕊5,稍外露,著生於花冠喉部,花絲短,線形,長約2mm,花藥長圓形,卷作螺旋形;子房上位,2室,橢圓形,長7-長7.5-9mm,花柱宿存。種子球形,黑褐色,表面有淺蜂窩狀網隙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
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50-2200m的潮濕荒地或灘地水旁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東及華南等沿海地區。

【性味】苦;性寒

【歸經】肝;胃經

【功能主治】 清熱解毒。主肝炎;膽囊炎;頭痛發熱;牙痛;扁桃體炎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9g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