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中國藥植提要》
【拼音名】e Mǎ Huanɡ
【別名】紅掌草(《峨嵋藥植》),山豆根、爛玉樹、大紅袍(《貴州草藥》),山螞蝗、粘身草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餓螞蝗的全株。
【原形態】灌木。莖高1~2米,具稜角,疏被柔毛。3出復葉,小葉橢圓狀倒卵形,頂端小葉長5.5~9厘米,闊3.5~5.4厘米,兩側較小,先端鈍或急尖,具硬尖,基部楔形,鈍,上面幾無毛,下面脈網上被緊貼的柔毛;葉柄長1.5~4厘米;托葉小,鑽形。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,長達16厘米;苞片披針形,被緣毛,脫落,長1厘米;花梗長約5毫米;花紫色,長10毫米;萼長約4.5毫米,萼齒5,三角形,急尖,與萼筒等長:花冠蝶形,旗瓣圓形至長橢圓形,翼瓣貼生於龍骨瓣上;雄蕊10;子房線形。腹背縫線被絹狀毛。莢果長15~24毫米,密被褐色緊貼的絹狀毛,腹縫線縊縮,背縫線圓牙齒狀;節4~7,長3毫米,闊2.5毫米。花期7~9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林邊。分佈廣西、貴州、雲南、福建、台灣等地。
【性味】
1《貴州草藥》:性涼,味苦。
2《廣西中草藥》:味甘,性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補虛,活血,止痛。治胃痛,小兒疳積,婦女干血癆。
1《峨嵋藥植》:清熱發表。
2《貴州草藥》:補虛弱,活血,截瘧,鎮痛。
3《廣西中草藥》:消食止痛,解蛇毒。治胃痛,小兒疳積,毒蛇咬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
【附方】
1治腹痛:山豆根種子一分,研末服;或用根五錢,煎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2治婦女干血癆:山豆根的根一兩。第一劑煎酒服,第二劑燉肉吃。(《貴州草藥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