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e Mei Ban Biān Lian
【來源】為蓮座蕨科植物峨眉蓮座蕨的根莖。秋季採挖,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草本,高1.5~2米。根狀莖肥大,肉質,圓球形。葉片紙質,長達80厘米,二回羽狀,羽片7~9對,互生,斜向上,長30~45厘米,中部寬13~20厘米,向基郎稍狹,羽柄長3厘米,單數羽狀,羽軸向頂端無翅;小羽片約20對,基部的長5~8厘米,上方的小羽片長7~11厘米,寬8~13毫米,線狀披針形,漸尖頭,基部略為心形,不對稱,有長約2毫米的小柄,邊緣有圓鋸齒,先端有尖鋸齒。葉脈開展,單一或二叉分枝,較明顯。中脈下面稍有鱗片疏生,於後上面為褐綠色,下面為黃綠色;葉具長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長圓形,由11~15個孢子囊組成,彼此接近,生於葉背面近邊緣處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林下溝谷中及灌木林下陰涅處。分佈四川。
【性味】苦淡,涼。
【功能主治】除風濕,利小便。治風濕骨痛,肺病熱咳,腮腺炎,小便不利,血痢,癰腫熱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兩;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