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始載於《中國蕨類植物圖鑒》。
【拼音名】Chanɡ Ye Shi Jue
【英文名】Longleaf Bolbitis
【別名】三叉劍、單刀石韋、三角楓、三步跳、鴨公尾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實蕨科植物長葉實蕨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olbitis heteroclita (Presl) Ching.[Acrostichum heteroclitium Presl]
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收,去須奶,洗淨,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植株高35-85cm。根莖長而橫生,密被褐色、卵狀披針形鱗片,盾狀著生。葉近生,二型;營養葉的葉柄長10-35cm,禾稈色,基部被疏鱗片,向上無毛;葉片薄革質,形式多樣,或為披針形單葉、三出或一回羽狀;羽片1-3對,頂生羽片特大,披針形,長30-40cm,寬5-8cm,先端長尾尖,能著地生根,產生新株,側生羽片1-5對,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,長6-15cm,寬2-4cm,漸尖頭,基部楔形或圓楔形,全緣或淺波狀;葉脈網狀,無內藏小脈;孢子葉與營養葉同型而較小,葉柄長25-40cm;葉片較小;葉脈網狀,網眼四角形或六角形,在側脈之間排成2行。孢子囊群幼時沿網脈著生,成熟後滿佈於葉背;無囊群蓋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200-1400m的林下或溪谷邊石上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華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灣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根莖扁平長條狀,長6-15cm,直徑0.5-1cm;表面有密生的棕褐色小鱗片,兩側及上面有突起的葉柄痕,下面有殘留的短鬚根;質脆,斷面有多數筋脈小點。葉常皺縮,兩型;營養葉葉柄長10-35cm,表面淺棕黃色,葉片長30-40cm,表面褐色,形狀多樣,單葉、三出或羽狀,先端具長尾,有的可見不定根,葉脈網狀;孢子葉葉柄長25-38cm,葉片與營養葉同形但狹小。孢子囊群佈滿葉背。氣微,味淡。
【性味】淡;涼
【歸經】肺;肝;腎;大腸經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止咳;涼血止血。主肺熱咳嗽;咯血;痢疾;燒燙傷;毒蛇咬傷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9-15g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味淡,性涼。有清熱解毒、止咳止血、收斂的功能。用於咳嗽、吐血、痢疾、燒燙傷、跌打傷、蛇咬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