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芍

【拼音名】Chi Shao

【英文名】RADIX PAEONIAE RUBRA

【別名】山芍葯、草芍葯

【來源】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葯Paeonia lactiflora Pall.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乾燥根。春、秋二季採挖,除去根莖、鬚根及泥沙,曬乾。
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,稍彎曲,長5~40cm,直徑0.5~3cm。表面棕褐色,粗糙,有縱溝及皺紋,並有鬚根痕及橫向凸起的皮孔,有的外皮易脫落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麵粉白色或粉紅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,有的有裂隙。氣微香,味微苦、酸澀。

【鑒別】

(1) 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。皮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。韌皮部較窄。形成層成環。木質部射線較寬,導管群作放射狀排列,導管旁有木纖維。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,並含澱粉粒。

(2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醇10ml,振搖 5分鐘,濾過,濾液蒸乾,殘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芍葯甘對照品,加乙醇製成每 1ml含 2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4μl,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氯仿-醋酸乙酯-甲醇-甲酸(40:5:10:0.2) 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乾,噴以 5%香草醛硫酸溶液,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。

【炮製】

除去雜質,分開大小,洗淨,潤透,切厚片,乾燥。

本品為類圓形切片,直徑0.5~3cm,厚0.3~0.5cm,周邊棕褐色,切麵粉白色或粉紅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,有的有裂隙。照上述[含量測定]項下的方法測定,含芍葯甘(C23H28O11)不得少於1.5%。

【性味】苦,微寒。

【歸經】歸肝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。用於溫毒發斑,吐血衄血,目赤腫痛,肝郁脅痛,經閉痛經,癥瘕腹痛,跌扑損傷,癰腫瘡瘍。

【用法用量】6~12g。

【注意】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
【貯藏】置通風乾燥處。

【備註】(1)赤芍能清血分實熱,散瘀血留滯。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,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。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,既能清血分實熱,又能治陰虛發熱;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,以活血散瘀見長。
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