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酥

【拼音名】Chan Sū

【英文名】VENENUM BUFONIS

【別名】蛤蟆酥、蛤蟆漿、癩蛤蟆酥

【來源】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.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乾燥分泌物。多於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淨,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,加工,乾燥。

【性狀】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。棕褐色或紅棕色。團塊狀者質堅,不易折斷,斷面棕褐色,角質狀,微有光澤;片狀者質脆,易碎,斷面紅棕色,半透明。氣微腥,味初甜而後有持久的麻辣感,粉末嗅之作嚏。

【鑒別】

(1) 本品斷面沾水,即呈乳白色隆起。

(2) 取本品粉末0.1g,加甲醇5ml ,浸泡 1小時,濾過,濾液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,滴加硫酸數滴,即顯藍紫色。

(3) 取本品粉末0.1g,加氯仿5ml ,浸泡1 小時,濾過,濾液蒸乾,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,滴加硫酸,初顯藍紫色,漸變為藍綠色。

(4) 取本品粉末0.2g,加乙醇10ml,加熱回流30分鐘,濾過,濾液置10ml量瓶中,加乙醇至刻度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蟾酥對照藥材0.2g,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脂蟾毒配基及華蟾酥毒基對照品,加乙醇分別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4 種溶液各10μl ,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環己烷-氯仿-丙酮(4:3:3) 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乾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;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。

【炮製】蟾酥粉:取蟾酥,搗碎,加白酒浸漬,時常攪動至呈稠膏狀,乾燥,粉碎。每10kg蟾酥,用白酒20kg。

【性味】辛,溫;有毒。

【歸經】歸心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,止痛,開竅醒神。用於癰疽疔瘡,咽喉腫痛,中暑神昏,腹痛吐瀉。

【用法用量】0.015~0.03g,多入丸散用。外用適量。

【注意】孕婦慎用。

【貯藏】置乾燥處,防潮。
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