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滇南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Da Lanɡ Du
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的根。秋季採挖,洗淨,切片,曬乾,研粉。
【原形態】
大狼毒,又名:五虎下西山、搜山虎。
多年生草木,高達50厘米,折斷有白色乳汁。根圓柱形,不分枝,外皮黑褐色;內面黃白色。單葉互生;長圓形,長4.5~6.5厘米,寬1厘米,先端鈍,基部楔形,全緣;無柄。花常6~8朵生於莖頂或單生於葉腋;淡黃色。蒴果圓球形,直徑約1.3厘米,外有軟刺,成熟時3室開裂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山坡草地。分佈雲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
苦辛,溫,有毒。
1《滇南本草》:性溫,味苦麻,有大毒。
2《雲南中草藥》:苦,溫,劇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《雲南中草藥》:止血,消炎,消腫。治外傷出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本品有毒,不可內服。
【附方】治疥癩瘡。大狼毒、花椒,為細末,香油或豬油調搽。避風。(《滇南本草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