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。
【拼音名】Du Juān
【英文名】Little cuckoo
【別名】鵜鴂、巂、子巂鳥、杜宇、子規、怨鳥、子歸、催歸、陽雀
【來源】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uculus poliocephalus Latham
采收和儲藏:夏季捕捉,捕殺後,除去羽毛及內臟,鮮用或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小杜鵑,體長約28cm左右。上體大都青灰色,但頰部灰色;眼瞼黃色。尾羽灰黑色,中央沿羽軸有白色小斑,其外側有白色橫紋。下體白色,雜有細小黑色斑紋。嘴暗黑色,嘴基和下嘴黃色;跗跖、趾和爪等亦黃色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常棲於濃密的闊葉林中繁殖期也常在有柳叢或葦糖的水邊高樹上。不自營巢。善鳴,五聲一度,鳴叫不息。以昆蟲為主食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,夏時遍佈我國東部。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為夏候鳥。
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【歸經】心經
【功能主治】滋養補虛;解毒殺蟲;活血止痛。主治病後體虛;氣血不足;瘡瘺;跌打腫痛;關節不利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煮食,1-2只;或燒存性,研末,每次1.5-3g。外用:適量,薄切貼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本草綱目》:治瘡瘺有蟲,薄切、炙熱貼之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