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別錄》
【拼音名】Dōnɡ Kui Ye
【別名】冬葵苗葉(《本草圖經》),芪菜巴巴葉(《雲南中草藥》),冬莧菜(《重慶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葉。
【化學成份】葉含粘液質。
【性味】
甘,寒。
1陶弘景:冷利。
2《千金·食治》:甘,寒,滑,無毒。
3《醫林纂要》:甘鹹,寒,滑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熱.行水,滑腸。治肺熱咳嗽,熱毒下痢,黃疸,二便不通,丹毒,金瘡。
1《藥性論》:葉:燒灰及搗干葉末,治金瘡。煮汁,能滑小腸,單煮汁,主治時行黃病。
2崔禹錫《食經》:食之補肝膽氣,明目。主治內、熱消渴,酒客熱不解。
3《本草圖經》:孕婦臨產煮葉食之,則胎滑易產。
4汪穎《食物本草》:除客熱,治惡瘡,散膿血,女人帶下,小兒熱毒下痢,丹毒,並宜食之。
5《醫林纂要》:益心,瀉腎,滑腸。去結行水,通乳。
6《昆明藥植調查報告》:治腹脹。
7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全草:治小便不通,全身腫脹.又用以利便緩下,催生,催乳,
8《重慶草藥》:苗葉:治肺火咳嗽,肺癆,虛咳盜汗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、研末調敷,或煎水含漱。
【注意】
脾虛腸滑者忌服,孕婦慎服。
1《別錄》:其心傷人。
2《千金·食治》:食生葵菜,令人飲食不化,發宿病。
3《本草匯言》:裡虛胃寒人;並風疾、宿疾,鹹忌之。
【附方】
1治肺炎:冬莧菜煮稀飯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
2治黃疸:冬葵全草二兩,天胡荽三兩,紫花地丁草二兩,車前草一兩,精肉三兩。水燉服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3治小兒發斑,散惡毒氣生葵葉絞取汁,少少與服之。(《聖惠方》)
4治咽喉腫痛:冬葵葉、花,陰乾,煎水含漱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5治諸痿:先以泔清溫洗,以棉拭水,取葵葉微火暖貼之瘡,引膿,不過二、三百葉,膿盡即肉生。忌諸雜魚蒜、房室等。(《孟詵必效方》)
6治湯火傷:葵菜為末敷之。(汪穎《食物本草》)
7治蛇蠍螫:熟搗葵取汁撮。(《千金方》)
8治誤吞錢不出及誤吞針:葵菜不拘多少,絞取汁,冷飲之。(《普濟方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