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Duō Ci Lǜ Ronɡ Hāo
【別名】烏巴拉色爾布(藏名)
【來源】為罌粟科植物多刺綠絨蒿的全草。8~9月采收全草。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草本,根圓柱形或細胡蘿蔔形。莖高30~100厘米,有黃色液汁,生伸展的硬刺,常同時自基部葉腋部生出數短花莖。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多數,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,長7~25厘米,寬1~4厘米,先端微尖或鈍,基部漸狹成長柄,邊全緣或波狀,兩面生硬刺;莖上部葉較小。總狀花序通常有多數花,只下部生苞片;花瓣4~8,藍紫侖,寬倒卵形,長2.5~4厘米;雄蕊多數,長達1厘米,花藥長1.5~2毫米,花絲絲形;子房卵形,密生黃色硬刺,花柱明顯,柱頭頭形。蒴果長橢圓形,密生刺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高山峽谷或山坡草地。分佈西藏、雲南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等地。
【性味】性寒,味苦,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化瘀,鎮痛。治跌打損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錢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