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膽

【出處】《本經》

【拼音名】Di Dǎn

【別名】蚖青(《本經》),杜龍、青虹(《吳普本草》),蛇要,青蟊、青蠵(《廣雅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芫青科昆蟲地膽的乾燥全蟲。 夏、秋捕捉,用沸水燙死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

體細長,長約1.8厘米。藍黑色,有光澤。頭部有稀疏的刻點,額前端有複眼1對。觸角11節,雄蟲的觸角中央甚膨大。前胸背細,略呈圓柱形,中央束狹,有稀疏的小刻點。鞘翅短,柔軟,藍色,翅端尖細,不達尾端,翅面多直皺。足3對。具2爪。

成蟲常棲於草叢中。幼蟲形長,有尾毛2條,足3對,成長後則無足而呈蛆狀,棲於樹皮下。

【炮製】

同米炒,至米焦黃為度,取出,去米,除去翅、足用。

【性味】

辛,寒,有毒。

1《本經》:味辛,寒。

2《別錄》:有毒。

3《本經逢原》:辛,溫,有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攻毒,逐瘀。外用治惡瘡,鼻息肉;內服治瘰疬。

1《本經》:主寒熱,鼠瘺,惡瘡死肌,破癥瘕,墮胎。

2《別錄》:蝕瘡中惡肉、鼻中息肉,散結氣石淋,去子,服一刀圭即下。

3《藥性論》:能宣出瘰疬根從小便出,上亦吐之;治鼻齆。

4《綱目》:治疝積疼痛,余功同斑蝥。
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研末敷貼、發泡或酒煮汁塗。內服:研末入丸、散。

【注意】

有劇毒,內服宜慎;體虛及孕婦忌服。

【附方】

1治鼻中息肉腫大,氣息閉塞不通:生地膽十枚。細辛半分(末),白芷半分(末)。上以地膽壓去汁,和藥末,以塗於息肉之上,取消為度。亦單以地膽汁於竹簡中盛,當上灌之。無生者,即酒煮汁用之。(《聖惠方》)

2治瘰疬成瘡有膿:地膽(去頭、足、翅,糯米炒,令米黃)、斑貓(去頭、足、翅,糯米炒,令米黃)、牛黃(別研)各一分,芫青十枚(糯米炒,令米黃,去頭、翅、足),生大豆黃三十枚。上五味,搗羅四味為末,入牛黃再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茶下。(《聖濟總錄》地膽丸)

3治小腸氣痛:地膽(去翅、足、頭,微炒)、硃砂各半兩,滑石一兩。為末,用苦杖酒食前調服二錢。(《宣明論方》)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