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音名】Dai Xīnɡ Cǎo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戴星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phaeranthus africanus L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戴星草 一年生草本,高20-60cm。被毛或無毛,有分枝;莖直立或斜升,莖和枝有3條明顯的翅。葉互生;莖下部葉狹倒卵形、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4.5-9cm,寬2-3.2cm,基部漸狹,沿莖下延成闊翅,邊緣有疏離細齒,先端鈍、渾圓或稀有近短尖,兩面被疏短柔毛或有時脫毛,中脈在下面微凸起,側脈約5對,不明顯;中部葉倒披針形或狹倒披針形,稀橢圓形,長2-4cm,寬0.6-2cm;向上葉漸小。頭狀花序,多數,常密集成橢圓狀至球狀,長7-15mm,逕7-12mm,淺白色或綠色,單生於枝頂;總苞片2層,約6-9個,外層長圓狀披針形,長3-3.5mm,先端細尖,背面常有腺點,內層較狹,長約3.5mm,先端渾圓或截平,通常囓齒狀,無毛;雌花20-22個,長約3mm,花細管狀;兩性花1個或2-3個,長3-3.5mm,花冠鍾狀,有腺點,簷部5裂。瘦果,圓柱形,有4稜,長0.8-1mm,被短柔毛。花期12月至翌年5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生於田間、荒地或山坡上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台灣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味苦;性涼
【功能主治】健胃;止痛;利尿。主治消化不良;胃痛;小便不利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0-15g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