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貴州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Diao Dēnɡ Huā
【別名】小鵝兒腸(《貴州草藥》)
【來源】為蘿藦科植物短序吊燈花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【原形態】纏繞籐本。莖細,長2米左右。葉對生;有柄;葉片卵形,長4~5厘米,寬2.5~3.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全緣,上面散生稀疏短柔毛,邊緣較密。聚傘花序腋生;萼小,有腺體,5深裂;花冠管狀,綠色,有紫斑,基部膨大呈球形,先端5裂又復連合。蓇葖果披針形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河邊陰濕處或巖縫中。
【性味】《貴州草藥》:酸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
治腫毒,骨折。
1《貴州草藥》:清熱解毒。治無名腫毒,骨折。
2《貴州藥植目錄》:滋補,治虛弱。
【附方】
1治無名腫毒:小鵝兒腸、魚鰍串各適量。搗絨包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2治骨折:小鵝兒腸、紫草、見血飛各等量。搗絨包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