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【拼音名】Da Pao Tōnɡ
【別名】大通塔、柴厚樸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野巴戟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,隔子通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五加種植物穗序鵝掌柴的根或根皮。
【原形態】喬木。莖粗大,外表暗褐色。掌狀復葉;小葉5~7枚,具長柄;小葉片長卵圓形或矩圓形,琴狀分裂,長9~20厘米,寬3.5~7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圓形,裂片邊緣有稀疏的淺齒,上面無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星狀短柔毛,主脈粗而明顯。穗狀花序,花白色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深山中。分佈長江以南各地。
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苦澀。
【功能主治】
1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通大便,消腫毒。
2《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》:祛風活絡。治骨折,挫傷,風濕關節痛,腰肌勞損。
【附方】
1治大便燥結肚痛:大泡通根五錢至一兩。煎水服。
2治無名腫毒:大泡通根五兩,綠姜,黃姜各三兩,過山龍七根。共搗爛,包於患處,每日換藥一次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