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風

【拼音名】Fanɡ Fēnɡ

【英文名】RADIX SAPOSHNIKOVIAE

【來源】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(Turcz.) Schischk. 的乾燥根。春、秋二季採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,除去鬚根及泥沙,曬乾。

【性狀】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,下部漸細,有的略彎曲,長15~30cm,直徑0.5~2cm。表面灰棕色,粗糙,有縱皺紋、多數橫長皮孔及點狀突起的細根痕。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紋,有的環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。體輕,質松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皮部淺棕色,有裂隙,木部淺黃色。氣特異,味微甘。

【鑒別】

(1)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 5~30列細胞。皮層窄,有較大的橢圓形油管。韌皮部較寬,有多數類圓形油管,周圍分泌細胞4~8個,管內可見金黃色分泌物;射線多彎曲,外側常成裂隙。形成層明顯。木質部導管甚多,呈放射狀排列。根頭處有髓,

薄壁組織中偶見石細胞。粉末淡棕色。油管直徑17~60μm,充滿金黃色分泌物。葉基維管束常伴有纖維束。網紋導管直徑14~85μm。石細胞少見,黃綠色,長圓形或類長方形,壁較厚。

(2) 取本品粉末1g,加丙酮20ml,超聲處理20分鐘,濾過,濾液蒸乾,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防風對照藥材1g,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升麻甘和5-O-甲基維斯阿米醇甘對照品,加乙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,以氯仿-甲醇(4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乾,置紫外光燈(254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【炮製】除去雜質,洗淨,潤透,切厚片,乾燥。

【性味】辛、甘,溫。

【歸經】歸膀胱、肝、脾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解表祛風,勝濕,止痙。用於感冒頭痛,風濕痺痛,風疹瘙癢,破傷風。

【用法用量】4.5~9g。

【貯藏】置陰涼乾燥處,防蛀。

【備註】

(1)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,既能散風寒,又能發散風熱,與荊芥作用相仿,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。防風能祛風濕而止痛,常配合羌活、防己等治療風濕痺痛等症。防風治破傷風,有祛風止痙的作用,但多配合天南星、天麻、白附子等藥同用。此外,本品又有止血、止瀉作用,如用於腹痛洩瀉,常配合白芍、白朮、陳皮等同用;如用於便血、崩漏,一般炒炭應用。

(2)防風一藥,顧名思義,是治風止痛的藥物。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,又能祛風濕而止痛。因它微溫而不燥,藥性較為緩和,故又可用於風熱癰盛、目赤腫痛、咽喉不利等症,可與荊芥、薄荷、連翹、山梔、黃芩等同用。至於祛風解痙方面,則力量較弱,如用治破傷風,本品只能作為輔助藥,不能獨任其功。荊芥與防風常同用於祛風解表,有如麻黃配桂枝以發汗解表,也是取它相須的作用。但荊、防發散之力不如麻、桂,作用較為緩和。至於荊、防兩藥相比,則荊芥發汗之力較強,而防風祛風止痛之功較好。根據臨床體會,防風炒用可減緩它祛風的力量,卻有止瀉的功效,可用於腹瀉。防風炒炭,又可用於崩漏而見血色清淡者,與溫經止血的炮姜相比,則功用相似而力較遜。
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