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本草經集注》
【拼音名】Fānɡ Jiě Shi
【別名】黃石(《別錄》)
【來源】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的礦石。採得後除去泥土雜石。
【原形態】三方晶系。晶體為菱面體,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。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或緻密粒狀體產出。顏色大都為無色或乳白色,如含有混入物,則染成灰、黃、玫瑰、紅、褐等各種色彩。具玻璃樣光澤。透明至不透明。有完全的解理,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。斷面貝殼狀。硬度3。比重2.6~2.8。分佈廣泛,是內生熱液礦脈及沉積的碳酸鹽類岩石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【生境分佈】產河南、河北、四川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。
【性狀】多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,常呈斜方柱狀,有稜角,無色或黃白色,透明至不透明,表面平滑,有玻璃樣光澤。質堅硬,易砸碎,碎塊為方形或長方形。氣微,味淡。以色白、透明、易碎者為佳。用吹管焰燒時,分解為氧化鈣及二氧化碳氣體,使火焰光亮增強,並染成橘紅色。加鹽酸則發生二氧化碳氣泡。
【炮製】洗淨曬乾,砸成小塊。
【性味】《別錄》:味苦辛,大寒,無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《別錄》:主治胸中留熱結氣,黃疸,通血脈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入散劑。
【注意】《本草經集注》:惡巴豆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