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本草求原》
【拼音名】Guǐ Dēnɡ Lonɡ Gēn
【別名】土骨皮(《陸川本草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燈籠草的根或根皮。秋季采。
【性味】
苦,寒。
1《本草求原》:苦甘,平。
2《嶺南採藥錄》:味巖,性寒。
3《陸川本草》:性涼,味淡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熱,解毒,涼血,止痛。治感冒發熱,咳嗽,咽痛,衄血,赤痢,瘡疥,瘰疬,跌打腫痛。
1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消熱毒,洗螆腳爛瘡疼痛,用白燈籠和鹽酸蔃煲酒飲,即止痛消腫。跌打亦用。紅者旺血,白者消毒。
2《嶺南採藥錄》:治疝氣,消跌打紅腫,疬核;腹中結塊,按之堅痛,搗敷之。
3《陸川本草》:涼血清肝,退熱解毒。治血熱衄血,熱病赤痢。
4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解毒,止咳定痛。治感冒發燒,咽痛,咳嗽,肺結核;胃痛,腹痛;疔瘡癤腫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【附方】治血瘙身癢:鬼燈籠根皮五錢,豬肉皮四兩。水煎服。(《陸川本草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