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肝菜

【出處】《嶺南採藥錄》

【拼音名】Gǒu Gān Cai

【別名】金龍棒(《廣州植物誌》),豬肝菜(《廣西中獸醫藥植》),青蛇,路邊青(《陸川本草》),麥穗紅(《南寧市藥物誌》),青蛇仔(《嶺南草藥志》),野辣椒(《廣東中藥》),羊肝菜、土羚羊、假米針、紫燕草、假紅藍(《廣西中草藥》),野青仔、六角英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【來源】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曬乾,或取鮮草使用。

【原形態】一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直立或近根部擴散斜展,通常被微毛,有4線稜,節膨大。單葉對生;卵形、卵矩圓形,長2.5~7厘米,寬2~4厘米,紙質,先端急尖至漸尖,全緣,基部楔尖;上面脈上有柔毛,下面脈上柔毛較少,近於禿淨;葉柄面淺槽內被短柔毛。花兩性,腋生,為疏散的花束或具柄的聚傘花序;苞片數枚,大小不等,大於花萼,最下一對通常成線形而尖,長約5毫米,每花的一對外苞片作倒卵形或圓形,綠色,長6~10毫米,先端鈍或短尖,稍被茸毛;小苞片及萼片均很狹;萼片五裂,長約4毫米;花冠淺粉紅色,管纖細,長12~14毫米,被柔毛,5裂,上2片深裂,唇形,肢深2歧,下唇3裂外彎;雄蕊2枚,花藥2室,其中一室著生於他室之下;雌蕊1,柱頭2裂,子房上位,2室,每室胚珠多數。蒴果長5毫米,被柔毛;室裂2果瓣,裂時胎座由基部升起,將種子彈出。種子堅硬,褐色,扁圓。花期10~11月。果期翌年2~3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村邊園中、草叢中,半陰生。分佈廣西、廣東、福建,安徽等地。

【化學成份】含有機酸、氨基酸、糖類。

【性味】

苦,寒。

1《嶺南採藥錄》:寒涼。

2《陸川本草》:味淡,性涼。

3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苦,寒。

4《嶺南草藥志》:味微甘,性涼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熱,涼血,利尿,解毒。治熱病斑疹,便血,溺血,小便不利,腫毒疔瘡。

1《嶺南採藥錄》:散熱。凡熱氣盛,肝火盛服之。

2《陸川本草》:涼血,散熱,解毒,利尿。治瘡癤腫痛,痢疾,小便不利。

3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涼血,解毒,平肝,明目。治炭疽,疔瘡,腸熱下血。

4《嶺南草藥志》:清肝熱,涼血,生津。除濕火骨痛,斑疹發熱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搗敷或熬膏貼。

【附方】

1治感冒高熱:狗肝菜、白花蟛蜞菜、毛甘蔗頭各等分,共半斤;石膏一兩,赤糙米一撮。水數碗煎至二、三碗,分三次服,服時加適量黃糖。如體弱,除去藥渣,再加烏豆同煮服。

2治斑痧:狗肝菜二至三兩,豆豉二錢,青殼鴨蛋一個(後下)。水三碗,煎至一碗,連蛋一次服完。

3治溺血:狗肝菜三至四兩,馬齒莧三至四兩。水一至二斤,煎二小時,加食鹽適量服之。(1方以下出《嶺南草藥志》)

4治小便淋瀝:新鮮狗肝菜-斤,蜜糖一兩,搗爛取汁,沖蜜糖和開水服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

5治無名腫毒及痰核:狗肝菜三兩,大茶藥根二兩,狼毒二兩,鋪地錦三兩,吸膿膏一兩,假菊花根二兩,雞骨香五錢,了哥王一兩,生油-斤四兩。將上藥浸四、五天,放入鍋內煮至藥枯,用紗布濾淨藥渣,以藥油一斤,配合黃丹八兩為度,調勻成藥膏塗貼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
6治瘋狗咬傷:狗肝菜、狗芽花葉、狗咬菜、顛茄藥,搗黃糖敷。並以適量煎水和黃糖服。戒食肉類、房事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
7治小兒痢疾:狗肝菜二兩。水煎,分三至四次服。

8治目赤腫痛:狗肝菜一兩,野菊花一兩。水煎服。

9治瘡瘍:狗肝菜、犁頭草。共搗爛,敷患處。(7方以下出《廣西中草藥》)

十治咽喉腫痛:鮮狗肝菜一至二兩。搗爛絞汁,徐徐嚥下。

⑾治療瘡:鮮狗肝菜一至三兩,水煎服;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。

⑿治帶狀皰疹:鮮狗肝菜三至四兩,食鹽少許,加米泔水,搗爛絞汁或調雄黃末塗患處。(十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