梗通草

【出處】出自《飲片新參》

【拼音名】Gěnɡ Tōnɡ Cǎo

【英文名】leaf of Common Aeschynomene

【別名】白梗通、野通草、氣通草、水通草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田皂角莖的木質部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eschynomene indica L.

采收和儲藏:9-10月拔起全株,除去根、枝葉及莖頂端部分,剝去莖皮,取木質部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田皂角 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,高30-100cm,無毛;多分枝。偶數羽狀復葉,互生;托葉膜質,披針形,長約1cm,先端銳尖,小葉20-30對,長圓形,長3-8mm,寬1-3mm,先端圓鈍,有短尖頭,基部圓形,無小葉柄。總狀花序腋生,花少數,總花梗有疏刺毛,有粘質;膜質苞片2枚,邊緣有鋸齒;花萼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;花冠黃色,帶紫紋,旗瓣無爪,翼瓣有爪,較旗瓣稍短,龍骨瓣較翼瓣短;雄蕊10枚合生,上部分裂為2組,每組有5枚,花藥腎形;子房無毛,有子房柄。莢果線狀長圓形,微彎,有6-10莢節,莢節平滑或有小瘤突。花期夏秋,果期10-11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

生態環境:生於潮濕地或水邊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華北、華東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柱狀,上端較細,長達40cm,直徑1-3cm。表面乳白色,平滑,具細密的縱紋,並有皮孔樣凹點及枝痕,質輕脆,易折斷,斷面類白色,不平坦,隱約可見同心性環紋,中央有小孔。氣微,味淡。

【化學成份】梗通草種子中含脂肪酸,液體石蠟(nujols),油醇(oleyl alcohol)和甾醇(sterols):△5,7-甾醇(△5,7-sterol),二氫-β-谷甾醇(dihydro-β-sitosterol)等。

【炮製】去淨灰塵及殘根,搶水洗淨,潤4-5小時,切成斜片,曬乾。

【性味】淡、微苦;涼;平

【歸經】肝;膀胱經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,利尿,通乳,明目。主治熱淋,小便不利,水腫,乳汁不通,夜盲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15g。

【注意】《飲片新參》:溲多者忌用。

【各家論述】

1.《飲片新參》:清化濕熱,利水通淋。

2.《安徽藥材》:清濕熱,消水腫,下乳,催生。治淋病,小便不利,熱病煩渴,難產。

3.《藥材資料彙編》:通腸利便,退熱止渴。治鼻塞,明目,通關節。

4. 《本草正義》:白梗通,味淡氣清,功用與白通草等。入藥功力,殊無軒輊,是可取也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