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藥性論》。
【拼音名】Guī Xue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血液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hinemys reevesii(Gray)
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捕捉,捕捉後殺死取血,鮮用。
【原形態】烏龜,體呈扁橢圓形,背腹均有硬甲,甲的長寬高一般為120mm×85mm×55mm,最長者可達200mm以上。頭頂前端光滑,後部覆被累粒狀小鱗;吻端尖圓,頜無齒而具角質硬喙;眼略突出;耳鼓膜明顯;頸部細長;周圍均被細鱗,頸能伸縮。背、腹甲的上面為表皮形成的角質板;下面為真皮起源的骨板,背脊中央及其兩側有3條較顯著的縱稜,但雄龜不太明顯。背甲棕褐色或黑色,頸角板前窄後寬,椎角板5塊;第1塊前寬後窄,其後數聲一般寬大於長,兩側對稱排列肋角板各4塊,緣角板每側11塊,臀角板2塊近長方形。,腹甲與背甲幾乎等長,腹甲淡黃色,少數褐色,共有6對;喉角板2塊,呈三角形;肱骨板2塊,外緣寬凸;胸、腹角板各2塊,均較大;股角板2塊,外緣較寬於中線;肛角板2塊,後緣凹陷。背腹甲在體兩側由甲橋相連,形成體腔。四肢較扁平,前肢具5指及爪,後肢具趾,除第5趾無爪外,余皆有爪,指或趾間具蹼,尾中等長度,一般20-30mm左右,較細。頭側及喉側有帶黑邊的黃綠色縱橫線,頭頸部背面深褐色,腹面稍淺。背甲各角板邊緣外呈黃色,角板上的花紋形似金錢,故雙有金錢龜之稱。腹甲每塊角板的外側下方色較深,四肢背面灰褐色或深棕色,腹面色稍渚。尾部背面棕褐色。洩殖孔周圍色淺,往後呈棕褐色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生活於河流、池塘。吃蝦、小魚及植物性食物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河北、陝西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雲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味鹹;性寒
【歸經】肝;腎經
【功能主治】養血和絡。主治閉經;跌打損傷;脫肛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適量,和酒飲或煮食。
【注意】孕婦禁服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藥性論》:治脫肛。
2.《本草綱目》:治打撲損傷,和酒飲之。仍搗生龜肉塗之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