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頭根

【出處】出自《中國藥植志》:湖北民間取本種的根莖用以毒魚。

【拼音名】Huǒ Tou Gēn

【英文名】Rhizome of Peltate Yam

【別名】枕頭根、黃姜、黃連參、地黃姜、野芋姜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薯蕷科植物盾葉薯蕷的根莖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. H. Wright

采收和儲藏:無性繁殖栽培2年的根莖廉潔可提供工廠生產。11月下旬植株完全枯萎時即可收穫,將采莖上的泥沙、須根除盡,切成薄片曬乾或在通風處晾乾。但在去掉泥沙時,切忌用水浸泡淘洗,因溶於水的薯蕷皂甙配基會流失。

【原形態】盾葉薯蕷,纏繞草質籐本。根莖橫生,近圓柱形,指狀或不規則分枝,新鮮時外皮棕褐色,斷面黃色,干後除去鬚根常留有白色點狀痕跡。莖左旋,有時在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突起或有刺。單葉互生;葉柄盾狀著生;葉片厚紙質,三角狀卵形、心形或箭形,通常3淺裂至3深裂,中間裂片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,兩側裂片圓耳狀或長圓形,表面綠色,常有不規則斑塊,干葉呈灰褐色。雄花無柄,常2-3朵簇生,再排列成穗狀,花序單一分枝,1或2-3個簇生葉腋,。通常每簇花僅1-2朵發育,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-4枚;花被片6,開放時平展,紫紅色,干後黑色;雄蕊6,著生於花托的邊緣,花絲極短,與花藥幾等長。雌花序與雄花序幾相似;雌花具退化雄蕊。蒴果三稜形,每稜翅狀。干後藍黑色,表面常被白粉;種子每室2顆,著生於中軸中部,四周圍有白膜狀翅。花期5-8月,果期9-10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
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100-1500m破壞過的雜木林間或森林、溝谷邊緣的路旁,常見於腐殖質深厚的土層中有時也見於石隙中平地和高山都有生長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陝西秦嶺以南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

【化學成份】含薯蕷皂甙元(Diosgenin)。薯蕷皂甙元的含量分別報告為1.05%、3.3%和3.4%-4.9%。因薯蕷皂甙元的含量較高,為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良好原料。

【性味】味苦;微甘;性涼;小毒

【功能主治】清肺止咳;利濕通淋;通絡止痛;解毒消腫。主肺熱咳嗽;濕熱淋痛;風濕腰痛;癰腫惡瘡;跌打扭傷;蜂螫蟲咬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【附方】治各種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、軟組織損傷,蜂螫,闌尾炎:鮮盾葉薯蕷根莖二至三兩,研末與凡士林適量混合調勻,每日一次外敷患處;亦可與菊葉、次黃連或苦參適量,共搗外敷。(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)

【各家論述】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:治癰癤早期末破潰,蜂螫,闌尾炎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