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兒草

【出處】《嶺南採藥錄》

【拼音名】Hai er Cǎo

【別名】藍色草(《廣州植物誌》),明萼草(《種子植物名稱》),由曱草、黃蜂草(《廣東中藥》Ⅱ),積藥草、土夏枯草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
【來源】為爵床科植物孩兒草的全草。由夏至冬,均可采收。

【原形態】披散、多分枝草本。葉小,生於下部的卵形,長約2厘米,生於上部的狹披針形或倒披針形,長約4厘米;葉柄長3~4厘米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近無柄或具柄,長約2.5厘米,直徑約6毫米,花偏於一側;苞片2列或4列,2列的常無花,無花的苞片橢圓形,長約4毫米,直徑約2毫米,稍有邊;有花的苞片圓形,銳尖,有薄膜質的邊,背和邊均被毛;萼長約2毫米,5深裂,裂片披針形,被毛;花冠白色至藍色,稍長於萼,2唇形,上唇先端凹入,下唇3裂;雄蕊2,花藥2室;子房有胚珠4顆。蒴果卵形或矩圓形,長約3毫米。花期冬至春季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田邊、坡地,村邊之草地上。分佈廣東、廣西、雲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乾燥全草高約30餘厘米,莖細稍硬,逕約2~3毫米,暗綠褐色或黃白色,有縱皺紋,近基部數節著生細根,節部稍膨大。質脆易折斷,斷面髓部呈針孔狀,木部質輕,白色。葉對生,青綠色或灰綠色,常脫落。穗狀花序,花偏於一側,多數脫落;苞片綠色或黃綠色而有膜質邊緣。氣微,味淡。

【性味】

甘苦,涼。

1《廣東中藥》Ⅱ:甘,平,微涼。

2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淡微苦,涼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肝明目,消積止痢。治肝炎,急性結合膜炎,小兒食積,痢疾,頸淋巴結結核。

1《嶺南採藥錄》:消小兒食積,清肝火,與白芍功用相同。

2《廣東中藥》Ⅱ:明目,止痢。

3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平肝清熱,消積導滯。治小兒消化不良,食慾不振,肝炎,急性結合膜炎,感冒,喉痛,頸淋巴結結核,癤腫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。

【附方】治節腫,毒蛇咬傷:用孩兒草三至五錢,水煎服:並用鮮全草搗爛外敷,蛇傷敷傷口周圍。(《廣西本草選編》)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