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圖經》。
【拼音名】Honɡ Yao Zǐ
【英文名】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, Root of Ciliatenerve Knotweed
【別名】紅藥、赤藥、硃砂七、黃藥子、硃砂蓮、猴血七、血三七、毛葫蘆、雄黃連、醫饅頭、散血蛋、雞血蓮、點血。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毛脈蓼的塊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lygonum ciliinerve (Nakai) Ohwi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莖葉、鬚根、洗淨、切片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毛脈蓼,多年生蔓性草本。根狀莖膨大成塊狀,木質。莖細長,中空,綠紫色,先端分枝。托葉鞘膜質,褐色,近乎透明。葉互生;葉柄長0.5-5cm,上面具溝,下面具粘質乳頭狀突起或具微小纖毛;葉片長圓狀橢圓形,長6-11cm,寬3-6cm,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具明顯小梗;花被白色或淡紫色,5裂,外側裂片中脈具翅;雄蕊8,子房三稜狀,柱頭3,盾狀。小堅果三稜形,黑紫色,為擴大的膜質翅的花被所包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生於山坡、路邊、灘地或亂石石中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東北、西北和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,塊根呈不規則塊狀,或略呈圓柱形,長8-15cm,或更長,直徑3-7cm,表面棕黃色,或略呈圓柱形,長8-15cm,或更長,直徑3-7cm,表面棕黃色。根頭部有多數莖基呈疙瘩狀。質極堅硬,難折斷,剖面深黃色。根頭部有多數莖基呈疙瘩狀。質極堅硬,難折斷,剖面深黃色。木質深淺黃色呈環狀,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淺黃色木質部束。氣微,味苦。
顯微鑒別,塊根切面:木栓層為10數列深棕色木栓細胞。栓內層為4-5列細胞;皮層較薄。韌皮部寬廣,韌皮束呈條狀,稍彎曲,由木纖維圍繞成束,略呈二輪排列。 髓部有異型維管束。及20-60μm;並含澱粉粒,長圓形、近三角形,直徑4-12μm,臍點裂縫狀或呈十字狀。
【化學成份】毛脈蓼塊根中含有大黃素(emodin),大黃素甲醚(physcion),大黃素-8-β-D-葡萄糖甙(蒽甙B)(emodin-8-β-D-glucopyranoside,anthraglycoside B)和大黃素甲醚-8-β-D吡喃葡萄糖甙(蒽甙A)(physcion-8-β-D-glucopyranoside,anthraglycoside A),還含有鞣質。
【藥理作用】小鼠灌服煎劑175g/kg,有明顯的止咳及祛痰作用;根煎劑在離體家兔迴腸試驗表現有明顯的抗乙酰膽鹼作用;試管試驗只對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有輕度抑製作用。
【鑒別】
理化鑒別(1)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醇適量回流提取2h,分取乙醇提取液3ml,置不同試管中:1.加2%氫氧化鈉液1ml,顯櫻紅色。2.滴加1%三氯化鐵,顯暗棕色。
(2)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滴於濾紙上,置螢光燈(254)下觀察,顯淡紅色螢光。
(3)薄層色譜,方法與結果參見蕎麥七條。
【性味】味苦;微澀;性涼
【歸經】肺;大腸;肝經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涼血;活血。主治呼吸道感染;扁桃體炎;急性菌痢;急性腸炎;泌尿系統感染;多種出血;跌打損傷;月經不調;風濕痺痛;熱毒瘡瘍;燒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-5g;研粉,1-2g。外用:適量,研粉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