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從新》
【拼音名】Hǎi Yue Ke
【英文名】clamshell
【別名】明瓦、蜊殼爿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不等蛤科動物海月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lacuna placenta(Linnaeus.)
采收和儲藏:將去肉的貝殼洗淨,晾乾。
【原形態】海月,貝殼近圓形,極扁平,一般殼長100-118mm,高93-110mm。殼質脆薄而半透明,邊緣易破碎。左殼微突起,右殼較平。殼表面白色,殼頂微紫色。放射肋骯心生長線均極細密,近腹緣的生長線略呈鱗片狀,殼內面白色,具雲母光澤。鉸合部大,右殼具有2枚長度不等的鉸合齒,呈八字形排列,左殼相應的部位形成2條凹槽,內有韌帶紫黑色。閉殼肌1個,圓形,位於殼中央。足退化成指狀,無足絲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棲息於潮間帶中、低潮區至20餘米水深的沙質或泥沙質海灘的表面,左殼向上,右殼朝下。殼表常沾有泥沙或籐壺、苔蘚蟲及灌類等附著物。產卵期在5-7月。
資源分佈:我國分佈於東海、南海。
【性味】味鹹;性寒
【歸經】心經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;消積。主治小兒麻疹;疳積;濕爛瘡;鶴膝風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研末,9g。外用:適量,鍛研外敷;或煎湯洗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本草從新》:瀉濕熱。煎湯洗鶴膝風;鍛研為粉,塗濕爛瘡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