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景山簡介

呂景山


呂景山,男,漢族,河南省洛陽偃師縣人,1934年生,18歲考入山西省太原衛生學校醫士班,21歲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,授業6載,從師於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,以及著名中醫祝諶予教授。1986年調入山西中醫學院執教,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教授、主任醫師、碩士生導師。


他從醫60年,以崇高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救治了近百萬患者;他在其師施今墨對藥理論的啟發下,提出對穴理論,為針灸學及針灸處方學的研究和發展創新了思路;他採用「無痛進針,同步行針」手法,獲得了獨特的臨床療效。


1962年7月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業,山西省政協七屆委員會委員,中國針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、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副理事長,第三、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;1983年榮獲山西省衛生廳頒發的先進工作者稱號;2007年榮獲太原市人民政府頒發的《名老中醫專家》證書;2010年被山西省衛生廳評為首屆「山西名醫」。


一、懸壺三晉六十載,濟世活人一甲子


他師從「京城四大名醫」施今墨先生、「北京十大名醫」祝諶予教授,始終秉承師訓,精勤不倦;從醫60年以來,他以崇高的醫德、精湛的醫術,救治了近百萬患者,獲得廣泛讚譽;1975年作為我國首批赴喀麥隆共和國工作組成員,他的醫術在當地引起巨大反響,為後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;他雖已年屆耄耋,仍然勤耕不輟,服務於臨床。


二、昌明「對藥」闢蹊徑,首創「對穴」樹新幟


他在學術上師古不泥,獨闢蹊徑,見解獨到。對藥理論是他系統總結施今墨先生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所得,是施今墨先生學術思想的精華。對藥理論的總結和發揚,填補了自南北朝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來藥對配伍專輯的空白,成為中醫方劑學研究的典範,為中醫方劑學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。同時,他在對藥理論的啟發下,將其運用於針灸腧穴,首次提出了對穴理論,為針灸學及針灸處方學的研究和發展創新了思路,樹立了標桿。他總結出版的《施今墨對藥》和《呂景山對穴臨床經驗集》,先後被評為1982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,山西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獎,受到國醫大師程莘農、朱良春和業內老前輩葉橘泉、任應秋、周鳳梧、陳漢平等的高度評價,並被翻譯為日文、韓文等多個版本。


三、緊扣優勢謀跨越,鎖定核心再創新


針刺手法是針灸學的核心技術,是臨床療效的保證。他通過不斷總結前人經驗,結合自身臨床體會,採用「無痛進針,同步行針」手法,獲得了獨特的臨床療效。其中,無痛進針法是將押手與刺手歸於一手的進針方法,具有速度快、痛苦少、得氣快、針感強、後勁大、療效佳的優勢;同步行針法是他獨特的行針手法,應補則補,當瀉則瀉,使患者在針灸時更快地得氣,更好地守氣,使氣至病所,病痛迅速緩解。


四、求慎敬命德為上,桃李天下譽海內


他行醫堅持敬畏生命、以人為本的原則,堅持厚予慎取、誠實守信的道德操守,多年來得到了廣大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認可和廣泛讚譽。前來找他就診的國內外患者摩肩接踵,還有許多患者通過書信、電話等方式向他求助,他均不辭辛勞一一回復作答。他毫無保留、傾其所有、甘為人梯、無私傳授的風範使後輩受益終生。作為全國第三、第四批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,他培養了學術經驗繼承人5名,並通過「全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」收徒5名,2011年和2013年分別在香港和加拿大收徒25人。隨著「呂景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」的成立,他的學術思想將進一步得到總結、繼承和提升。


五、社會活動展風範,獻計獻策謀發展


他為了中醫的發展殫精竭慮,歷任中國針灸學會等社會團體多項職務。在山西省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,他提出「中醫院校主要領導人應用本專業人選擔任」的提案,受到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視,極大地促進了山西中醫藥事業的發展。為培養鐵桿中醫,他向山西省中醫藥管理局提議開辦「全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」,該項目現已舉辦兩屆,共培養優秀中醫臨床人才167名。


從醫六十年來,他精勤不倦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獨到的見解、創新的思維,為中醫針灸的發展樹立了新的豐碑。

隨機文章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