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頭

【出處】出自《雲南中草藥》選

【拼音名】Jianɡ Tou

【別名】赤地膽、絳頭、血地膽、大紅藥、硃砂蓮、九節節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齒葉蓼的塊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

采收和儲藏:秋季採挖塊根,切片,鮮用或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塊根肥大,近球形,表面棕褐色,直徑達10cm,常有瘤狀結節並生出多數具分枝、彎曲、線狀而長的小根。莖中空,長達1m或更長,基部稍木質,散生棕色、甚小而明顯的斑點,分枝多,枝梢纖細,小枝灰黃色,有細槽紋,一側被極短的微柔毛,其餘無毛,莖中部的節間長5-9cm,最下及頂部的較短;托葉鞘干膜質,棕色,長4-6mm,先端斜而漸尖,無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2-6cm,莖頂部的葉柄較短;葉片柔嫩,長卵狀三角形,先端漸尖,長2-11cm,寬1.5-6cm,莖中部的葉基部心形,頂部的葉基截平,鮮葉片的中央有深色色暈,兩面無毛,但密生細小的乳頭狀突體,葉緣有甚小的裂齒。總狀花序,2-7個(稀單個)總狀花序組成腋生及頂生的圓錐花序,總花梗長1-4cm,無毛;花梗約與苞片等長或稍長;苞片闊卵形,干後玫瑰紅色,長約2mm;花被白色,裂瓣5,基部合生,花蕾期為闊卵形,盛花時伸長,長達4mm,寬約2mm;雄蕊8枚,花藥球形;子房長約1mm,花柱3枚,合生至中部,長約1mm,柱頭頭狀。瘦果卵形,具3稜,包干宿存的花被內。花期8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

生態環境:生於山坡、山溝、向陽的灌木叢中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貴州和雲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

性狀鑒別 塊根肥大,圓球形,或略呈葫蘆形,長10-20cm,直徑8-18cm。表面棕褐色或紅棕色,凹凸不平,有明顯的不規則皺紋,頂部有殘餘莖基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。

橫斷面繹紅色,具粉性,可見同心環。氣微,味苦、澀。

【性味】苦;澀;性涼

【歸經】心;脾;胃經

【功能主治】健脾和中;清熱解毒;調經止血。主治不良;胃痛;痢疾;月經不調;崩漏;疔瘡初起;外傷出血消化不良;胃痛;崩漏;月經不調;外用治療瘡初起,外傷出血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~9g;研粉,2~3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