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
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。
1.《唐本草》:爵床,似香榮,葉長而大,或如茬且細。生平澤熟田近道旁。
2.《綱目》:爵床,原野甚多,方莖對節,與大葉香蕾一樣,但香蕾搓之氣香,而爵床搓之不香,微臭,以此為別。
3.《綱目拾遺》:小青草,五月生苗,葉短小,多莖,不甚高,開花成簇,紅色兩瓣,與大青同,但細小耳。《綱目》''小青''條集解下引《圖經》,生福州,三月生花,亦不載其形
【拼音名】Jue Chuanɡ
【英文名】Creeping Rostellularia Herb
【別名】爵卿、香蘇、工業區眼老母草、赤眼、小青草、晴蜓草、蒼蠅翅、鼠尾紅、瓦子草、五累草、六角仙、觀音草、肝炎草、倒花草、四季青、昨蜢腿、野萬年青、毛澤蘭、屈膠仔、麥穗紅、山蘇麻焦梅術、假辣椒、狗尾草、細路邊青、六角英、六方疳積草、麥穗黃、蛇食草、水竹筍、陰牛郎、節節寒草、癩子草
【來源】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(L.) Nees [Jus-ticia procumbens L.]
采收和儲藏:8-9月盛花期采收,割取地上部分,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爵床 一年生草本;高10-60cm。莖柔弱,基部呈匍伏狀,莖方形,被灰白色細柔毛,節稍膨大。葉對生;柄長5-10mm;葉片卵形、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,長2-6cm,寬1-2cm,先端尖或鈍,基部楔形,全緣,上面暗綠色,葉脈明顯,兩面均被短柔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,圓柱形,長1-4cm,密生多數小花;苞片2;萼4深裂,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,邊緣白色;薄膜狀,外藥室不等大,被毛,下面的藥室有距;雌蕊1,子房卵形,2室,被毛,花柱絲狀。蒴果線形,長約6mm,被毛。具種子4顆,下部實心似柄狀,種子表面有瘤狀皺紋。花期8-11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生於曠野草了、路旁、水溝邊較陰濕處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灣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雲南等地。
【栽培】
生物學特性 喜濕暖濕潤的氣候,不耐嚴寒,忌鹽鹼地,宜選肥沃、疏鬆的砂壤土種植。栽培技術 用種子每殖。北方多用條播,南方用穴播。條播作平畦,在畦上按30cm開淺溝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,覆土0.5cm左右,保持土壤濕潤,10-30d可出苗,當苗高7-10cm時,可按10cm株距定苗。穴播,在整好的地上,按窩距25cm,左右開穴,要求穴淺、土細、底平,將種子拌成種子灰,勻撒穴內,每1hm2用種子7.5kg左右,保持土壤濕潤,1個月左右可出苗。
田間管理 苗出齊後施清淡人畜糞水提苗,苗高10cm可勻苗補菌,每穴留壯苗4-5株,生長期注意中耕、除草、追施兩次肥,促使多分枝,提高產量。
病蟲害防治整頓 蟲害有地龍虎,可人工捕殺或用化學度劑防治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 全草長10-60cm。根細而彎曲。莖具縱稜,直徑2-4mm,基部節上常有不定根;表面黃綠色;被毛,節膨大成膝狀;質脆,易折斷,斷面可見白色的髓。葉對生,具柄;葉片多皺縮,展平後呈卵形或狼狀披針形,兩面及葉緣有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、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;偶見花冠,淡紅色。蒴果棒狀,長約6mm。種子4顆,黑褐色,扁三角形。氣微,味淡。
以莖葉色綠者為佳。
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: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甚多,稜形,稍彎曲,兩端漸尖或鈍圓,長200-800μm,直徑33-58μm;氣孔直嶄式;腺鱗頭部4細胞,直徑33-43μm,柄短,單細胞;非腺毛2-5細胞,長230-700μm,基部直徑約至60μm,表面有角質條紋,有的可見疣狀突起。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較小,長200-500μm,直徑11-58μm;氣孔密佈;腺鱗頗多;非腺毛著生於葉脈及葉緣處。
【化學成份】爵床全草含爵床脂定(justicidin)A,山荷葉素(diphyllin),爵床脂定(justiscidin)E,新爵床脂紗(neojusticin)A、B、C、D[1]。
【藥理作用】抑菌試驗表明:爵床素煎劑對金黃色葡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。
【炮製】採得後,除去泥土、雜質等,鮮用;或曬乾用。
【性味】味苦;鹹;辛;性寒
【歸經】歸肺;肝;膀胱經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利濕消積;活血止痛。主治感冒發熱;咳嗽;咽喉腫痛;目赤腫痛;疳積;濕熱瀉痢;瘧疾;黃疸;浮腫;小便淋濁;筋肌疼痛;跌打損傷;癰疽疔瘡;濕疹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0-15g,鮮品30-60g;或搗汁;或研末。外用:鮮品適量、搗敷;或湯洗浴。
【注意】過服亦克脾氣、脾胃虛寒、氣血兩虛者不宜。
【附方】1治感冒發熱,咳嗽,喉痛:爵床五錢至一兩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2治瘧疾:爵床一兩。煎汁,於瘧疾發作前三至四小時服下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3治鉤端螺旋體病:爵床(鮮)八兩。搗爛,敷跳腸肌。(名雲南中草藥》)4治酒毒血痢,腸紅:小青草、秦苑各三錢,陳皮、甘草各一錢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匯言》)5治黃痘,勞瘧發熱,緩障初起:小青草五錢,煮豆腐食。(《百草鏡》)6治腎孟腎炎:爵床三錢,地蔥、風尾草、海金砂各五錢,艾棉挑(寄生艾葉上的蟲蛀球)十個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(《江西草藥》)7治乳糜尿:爵床二至三兩,地錦草、龍泉草各二兩,車前草一兩半,小號野花生、狗肝菜各一兩(後二味可任選一味,如龍泉草缺,狗肝菜必用)。上藥加水1500~2000毫升,文火煎成400~600毫升,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,文火煎取300~400毫升,供患者多次分服,每日一劑,至少以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,或於尿轉正常後改隔日一劑,維持三個月,以鞏固療效。(《全展選編·傳染病》)8治肝硬化腹水:小青草五錢。加豬肝或羊肝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9治筋骨疼痛:爵床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誌》)十治府積:小青草煮牛肉、田雞、雞肝食之。(名綱目拾遺》)(11)治雀目:雞肝或羊肝一具(不落水)p4.青草五錢。安碗內,加酒漿蒸熟,去草吃肝。加陰雄黃五分尤妙。(《百草鏡》)(12)治口舌生瘡:爵床一兩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誌》)(13)治癰疽瘡宛:小青草搗爛敷。(《本草匯言☆)(14)治撬瘋:爵床三錢,夏枯草五錢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(15)治跌打損傷:爵床鮮草適量。洗淨,搗敷患處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本經》:主腰脊痛不可著床,俯仰艱難,除熱,可作浴湯。
2.《唐本草》:療血脹下氣。
3.《本草匯言》:解毒,殺府,清熱。治瘤熱,退小兒疹後骨蒸,止血痢,療男子酒積腸紅。
4.《綱目拾遺》:理小腸火。治小兒府積,赤目腫痛,傷寒熱症,時行咽痛。
5.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解療瘡癰疽毒。
6. 《四川中藥志》:除風清熱,止咳嗽。治風濕頭痛及腰痛。
7.《閩東本草》:退寒熱,利水濕,截瘧疾,療淋疵,解煩熱。
8. 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解毒,消滯散瘋。治感冒發燒,咽喉腫痛,小兒府積,乳癰,肝炎,跌打損傷。
【臨床應用】
1.治療小兒腎炎:取鮮麥穗紅煎湯分次頻服。1-5歲每日1-1.5兩,5-10歲1.5-2.5兩;10歲以上3兩。如用干品可減至50-70%。觀察10例,痊癒9例,好轉 1例。一般2-3天小便即見清利,浮腫逐漸消退。
2.治療結核性肛癬:用六角仙草0.5-1兩,苦刺(五加科三葉五加)1兩(均為干品)加水約600ml,煎至300-400ml,頓服,每日1次。如澳管分泌物很多,須每日清潔局部,並用0.2%黃連素紗布條填塞管口。經治12例,7例痊癒,5例好轉。據觀察,一般服藥後即覺肛門疼痛減輕,分泌物減少;每日換藥時,可見接管口周圍的紅腫現象日見消退,膿液逐漸減少,管壁漸漸變軟,管道由深變淺,新鮮肉芽組織由管底向上慢慢生長,最後外口蓋以上皮,形成攝痕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