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【拼音名】Jīn Qian Kǔ Ye Cǎo
【來源】為虎耳草料植物貓眼草的全草。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小草本,全體淡綠色,柔軟多汁,無毛。莖橫臥,節上生根。葉對生,寬卵圓形,長5~20毫米,寬8~18毫米,莖頂端的葉近圓形,長2.5~3.5厘米,寬2~3.5厘米,邊緣具圓鈍齒,內曲;具葉柄。聚傘花序頂生,花序外有葉狀的苞片,花莖高5~20厘米;花淡黃綠色或淡黃色,逕約2毫米;單花被,萼筒杯狀,4裂,裂片卵圓形,先端圓鈍,內側凹;雄蕊4,與萼片對生,短於萼;雌蕊2心皮,花柱極短,子房與萼筒結合。蒴果深2裂,斜出呈二喙,大小不等,先端具鉤狀尖頭。種子多數,圓卵形,棕赤色。花期3~4月。果期5~6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常生於向北山坡溪旁石隙或林下之裸巖上。分佈我國中部及東部。
【化學成份】地上部分含黃酮甙貓眼草甙0.02%。
【功能主治】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治療瘡,鮮貓眼草、鹽鹵搗爛敷患處。待瘡破口出膿後,再用大葉山雞尾巴草(烏毛蕨科狗脊)根,去毛剝皮,搗細加白糖敷患處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