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【拼音名】Jīn Xian Yu
【英文名】all-grass of Longhairy Antenoron, all-grass of Shorthairy Antenoron
【別名】洞魚、波羅魚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鯉科動物金線魚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inocyclocheilus granami grahami(Regan)
【原形態】金線魚,體長而側扁,背部稍隆起呈弧形,頭的背面平直,稍下彎。吻尖細,吻長較眼後頭長為短。口端位,上頜稍長於下頜,上唇薄而下唇厚。胡2對。眼位於頭側正中下,咽具3行,細長,末端稍呈鉤狀。側線完全。鱗細小,沿側線比較大。側線鱗64(24-22)/(9-10)69。背鰭3,7,具有硬刺,且後緣有鋸齒,其起點距尾基較距吻端為近。腹鰭位於背鰭起點之前。臀鰭3,5,起點位於背鰭條末端之下。全身呈淡黃色,背部略呈現青灰色,體側近背部有許多黑斑點,各鰭均為金黃色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棲息於湖泊較深的出口處。食物以小蝦為主,同時攝食部分小魚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雲南東部的各湖泊之中,尤為昆明湖、陽宗海為多。
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【歸經】心;肝經
【功能主治】滋陰調元;益腎填精。主治虛勞贏弱;腎虛滑精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煮食,100-250g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滇南本草》:滋陰調元,暖腎添精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