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雲南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Jīn Gānɡ San
【別名】紅十字創粉(《雲南中醫驗方》),大接骨丹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,見腫消(《陝西中草藥》),紅赤葛、紅內消、赤葛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葡萄科植物三裂葉蛇葡萄的根或根皮。秋、冬采,曬乾。鮮用全年可采。
【原形態】
三裂葉蛇葡萄,又名:玉葡萄、楓籐、山葡萄、綠葡萄、耳墜果、飛蜈蚣籐、野葡萄。
籐本。莖粗0.7~1厘米,光滑,具細條墳與圓形皮孔,嫩枝被柔毛。捲鬚與葉對生。葉互生,多數3全裂。中間小葉長橢圓形至寬卵形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圓形,有短柄或無柄,側生小葉極偏斜,斜卵形;少數成單葉3裂,寬卵形,長寬5~12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上面深綠色光滑,下面灰綠色,脈上被銹毛。聚傘花序與葉對生;花小,綠色;花瓣5;雄蕊5,花絲很短;花盤杯狀,與子房離生,花柱細長。漿果暗藍色,圓形至扁圓形;種子2枚。花期5月。果期8~9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低山、丘陵地區的路旁、林邊、河邊,或為栽培。分佈雲南、貴州、四川、陝西等地。產雲南。
【性狀】根圓柱形,數條至數十條著生於短小的根莖上,長12~30厘米,粗約0.5~1.5厘米。栓皮菲薄,易脫落,外面暗褐色,內面紅褐色,多縱皺。皮部與本部常分離脫裂,皮部半徑約為木部的1倍。易折斷,斷的有粉塵,斷面的皮部呈顆粒性,木部纖維性。氣微,味腥而澀,久嚙有銹味。
【炮製】采後洗淨曬乾,切片。或采後洗淨抽去木心(木質部),曬乾,磨為細末。
【性味】
辛,平。
1《陝西中草藥》:味辛,性平。
2《雲南中草藥》:辛澀,溫。
3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性溫,味苦。
【功能主治】
祛風活絡,消腫解毒,止血生肌。治風濕痺痛,跌打損傷,骨折,癰腫疔瘡。
1《陝西中草藥》:消腫解毒,止血止痛,排膿生肌,祛風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濕性關節炎,風濕性腰腿痛,便血,崩漏,白帶。
2治水火燙傷,創傷,嘔葉腹瀉,慢性潰瘍及糜爛性毒氣所致的皮膚傷害。(《藥學通報》8(2):63,1960)
3《雲南中醫驗方》:止血,止痛,防腐,消炎,拔膿生肌。治骨斷破皮,瘡疹疼痛,水火燙傷。
4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治跌打損傷,金創,刀傷,癰疽惡瘡腫毒,風毒游丹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,或作酒劑。外用:鮮品搗敷或干粉調敷。
【附方】
1治槍傷,水火燙傷:綠葡萄根研細,加入雞蛋清調勻外敷。(《雲南中草藥》)
2治外傷腫痛,風濕性腰腿痛,胃痛,痢疾,腸炎:綠葡萄根三至五錢,煎服。或用二兩加酒一斤,浸泡五至七天後備用。每服10毫升,一日服三次。
3治外傷出血:綠葡萄根皮干粉撒敷傷口。
4治癰腫:綠葡萄乾粉調敷患部,或用鮮品搗爛外敷。(2方以下出《雲南中草藥選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