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名醫別錄》。
【拼音名】Jī Xue
【英文名】Chicken blood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血液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
采收和儲藏:宰雞時收集血液,鮮用。
【原形態】家雞,家禽。嘴短而堅,略呈圓錐狀,上嘴稍彎曲。鼻孔裂狀,被有鱗狀瓣。眼有瞬膜。頭上有肉冠,喉部兩側有肉垂,通常呈褐紅色;肉冠以雄者為高大,雌者低小;肉垂亦以雄者為大。翼短;羽色雌、雄不同,雄者羽色較美,有長而鮮麗的尾羽;雌者尾羽甚短。足健壯,跗、跖及趾均被有鱗板;趾4,前3趾,後1趾,後趾短小,位略高,雄者跗跖部後方有距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家雞因飼養雜交的關係,口種繁多,形體大小及毛色不一。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、果實及昆蟲等。雄雞善啼。
資源分佈:全國各地均有飼養。
【化學成份】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含率,比牛、豬等低,雞血含血紅蛋白(hemoglobin)10.3g/100ml,而牛、豬等,都在13g/100ml左右。雞的紅細胞每克干物含維生素(vitamin)K8D.G.u,血漿每克干物含20D.G.u。
【藥理作用】雞血可用於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,雞紅細胞的SOD含有金屬離子銅和鋅,為銅氧化物歧化酶(Cu、Zn-SOD)。
【性味】味鹹;性平
【歸經】肝;心經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;活血;通絡;解毒。主治小兒驚風;口面歪?斜;目赤流淚;木舌舌脹;中惡腹痛;痿痺;跌打骨折;痘瘡不起;婦女下血不止;癰疽瘡癬;毒蟲咬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生血熱飲,每次20ml,每日2次。外用:適量,塗敷;或點眼、滴耳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名醫別錄》:烏雄雞血:主骨折骨痛及痿痺。黑雌雞血:主中惡腹痛及骨折骨痛,乳難。烏雄雞冠血:主乳難。
2.孟詵:目淚出不止者,以三年烏雄雞冠血敷目睛上,日三度。
3.《本草拾遺》:馬咬瘡及剝驢馬傷手,熱雞血及熱浸之。雄雞脅血:塗白癜風,疬瘍風。
4.《痘疹正宗》:雞冠血和酒服,發痘最佳。
5.《本草綱目》:熱血服之,主小兒下血及驚風,解丹毒,安神定志。烏雄雞冠血亦點暴赤目。丹雞者並療經絡間風熱;塗頰治口歪不正;卒飲之治小兒卒驚客忤;塗諸瘡癬、蜈蚣、蜘蛛毒,馬嚙瘡,百蟲入耳。
6.《本草再新》:治心血枯,肝火旺,利關節,通經絡。雞冠血兼理血分氣分,無血可生,血多可破;氣弱可補,氣逆可舒;補中益腎,利水通經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