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挖耳

【出處】出自《分類草藥性》。

【拼音名】Jīn Wā ěr

【英文名】Herb of Divaricate Carpesium

【別名】挖耳草、樸地菊、勞傷草、野煙、鐵抓子草、野向日葵、鐵骨消、翻天印、倒蓋菊、山煙筒頭、耳瓢草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. Et Zucc.

采收和儲藏:8-9月花期時采收,鮮用或切段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金挖耳 多年生草本,高40-100cm。莖細弱,直立,中部有分枝,被短柔毛。單葉互生;全部葉兩面有貼生的短毛和腺點;莖下部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7-15cm,寬3-5cm,基部圓形、截形或微心形,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;葉柄長2-2.5cm,無翅;莖上部葉漸小,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基部楔形,有不明顯的細鋸齒或全緣。頭狀花序較小,直徑6-8(-10)mm,下垂,在莖和枝頂單生,少有近總狀,基部有2-4個長圓狀披針形的苞片;總苞片狀球形,長5-6mm;總苞片4導,外層寬卵形,先端急尖,中層和內層長圓形或條狀長圓形;黃色,外圍的雌花圓柱形,中央的兩性花筒狀,有5個裂片。瘦果條形,先端有短喙和腺點。花期秋季。

【生境分佈】

生態環境:生於山坡路旁和草叢中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東北、華北及福建、台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【性狀】乾燥全草,莖細而長,通體被有絲光毛,幼嫩處尤為濃密,灰綠色至暗棕色。葉多皺縮破碎,卵狀長圓形,灰綠色至棕綠色。莖基叢生細根,長約5-10cm,暗棕色,有時帶有頭狀花序,呈枯黃色。有青草氣,味澀。

【化學成份】含金挖衛素(divaricin)A、B、C[1]。

【性味】味苦;辛;性寒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治感冒發熱;頭風;風炎赤眼;咽喉腫痛;痄肋;牙痛;乳癰;瘡癤腫毒;痔疾出血;腹痛洩瀉;急驚風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15g;或搗汁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煎水洗。

【注意】《重慶草藥》:氣虛者忌用。

【各家論述】

1.《重慶草藥》:洗瘡、包瘡。

2.《泉州本草》:清熱解毒,利咽喉。主喉科諸證,頭風目疾,風火赤眼,勞傷目黃,諸蟲螫傷。

3.《湖南藥物誌》:清熱解毒,祛風殺蟲。

4.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解毒,消炎祛瘀。治感冒,腹痛,急性腸炎,淋巴結炎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