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品為楝科喬木植物楝樹 Melia azedarach L. 和川楝樹 M. toosendan Sieb. et Zucc. 的根皮或樹皮。前者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,後者主產於四川、湖北、貴州、河南等地。四時可采,但以春、秋兩季為宜。剝取根皮或干皮,刮去栓皮,洗淨。鮮用或切片生用。
【性昧歸經】苦,寒。有毒。歸肝、脾、胃經。
【功效】殺蟲,療癬。
【應用】
1.用於蛔蟲、蟯蟲、鉤蟲等證。本品有殺蟲之效,對蛔蟲、蟯蟲、鉤蟲均有較強的毒殺作用。可單用本品水煎、熬膏或製成片劑服用;亦可與使君子、檳榔等配伍,以增強殺蟲作用,如化蟲丸。若以本品配伍百部、烏梅,煎取濃液,每晚保留灌腸,連用2~4天,用治蟯蟲證,則療效更佳。單用苦楝皮製成25%水煎劑保留灌腸,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,或用鮮苦楝根煎成100%水煎劑內服,治療膽道蛔蟲症,臨床均有顯效。
2.用於疥癬濕瘡。本品苦寒、有毒,能除濕熱、殺蟲止癢,故治療疥瘡、頭癬、濕瘡、濕疹痛癢等證均效。常單用本品研末,醋或豬脂調塗患處即可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9g。鮮品用15~30g。外用適量。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有毒,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。有效成分難溶於水,需文火久煎。
【備述】
1.《別錄》:「療蛔蟲,利火腸。」《日華子本草》:「治游風熱毒,風疹惡瘡疥癩,小兒壯熱,並煎湯浸洗。」
2.本品含苦楝素、岑皮酮,苦內脂、苦楝子三醇、正州烷、β-谷甾醇、川楝酮等。所含主要成分苦楝素,有驅蛔作用,較三道年作用緩慢而持久,特別對蛔蟲頭部具有麻痺作用。25%~50%的苦楝皮藥液在體外對蟯蟲也有麻痺作用;苦楝皮煎液體外實驗,對狗鉤蟲也有驅殺作用;苦楝皮酒精浸液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。苦楝皮的毒性,通常為頭暈、頭痛、思睡、噁心,腹痛等;嚴重中毒者,可出現呼吸中樞麻痺及內臟出血、中毒性肝炎、精神失常、視力障礙等,嚴重者可導致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