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四川中藥志》
【拼音名】Luo Bǎo
【來源】為馬科動物騾或駃騠的胃結石。殺騾時,如發現胃中結石,取出洗淨晾乾。
【原形態】
1騾(《呂氏春秋》)
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種。體形偏似馬,叫聲似驢;頸上緣毛、尾毛及耳長,則介於馬、驢之間。蹄小、踵高而堅實,四肢筋腱強韌。背、肩及四肢中部常見暗色條紋。體毛黑褐色、灰色或赤褐色。
為役用家畜,一般無生殖力。全國大部分地區有飼養。
2駃騠(《上林賦》)
為公馬與母驢的雜交種,外形偏似驢。主要飼養於華北。
【生境分佈】產於四川。
【性狀】呈圓球形或略不規則形,外表面有雲狀粗紋,直徑6~8厘米。浸白色或灰白色,有時微帶黃色,多成層剝落:完整者表面平滑,略具光澤。體質沉重,斷面輪層明顯,較粗,色澤濃淡相同,堅硬,不易粉碎。氣微。以斷面有光澤、起層者為佳。
【性味】甘微鹹,平,無毒。
【歸經】入心、肺、睥三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定驚解毒,清熱化痰。治小兒急驚風、痰熱內蘊及癲狂譫語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研末,0.3~1錢。
【注意】脾弱腹瀉及疳疾者慎用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