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
【拼音名】Liǔ Xu
【別名】柳實、柳子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帶毛種子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
采收和儲藏:春季果實將成熟時采收,乾燥。
【原形態】喬木,高可達18m,樹冠開展疏散。樹皮灰黑色,不規則開裂;枝細,下垂,無毛。芽線形,先端急尖。葉狹披針形,長9-16cm,寬0.5-1.5cm,先端長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具鋸齒;葉柄長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。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;雄花序長1.5-3cm,有短梗,軸有毛;雄蕊2,花藥紅黃色;苞片披針形,外面有毛;腺體2;雌花序長達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葉,軸有毛;子房橢圓形,無柄或近無柄,花柱短,柱頭2-4深裂;苞片披針形,外面有毛;腺體有1。蒴果長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耐水濕,也能生於旱處。
資源分佈:分佈於長江及黃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 種子細小,倒披針形,長1-2mm,黃褐色或淡灰黑色。表面有縱溝,頂端簇生白色絲狀絨毛,長2-4mm,成團狀包圍在種子外部。
顯微鑒別 種子在光鏡下呈鞋底形,一端稍尖,一端較大。在尖端套有一環,極易脫落,環上環生細長非腺毛,長504-3024μm或更長。非腺毛單細胞,基部壁孔明顯。表皮細胞長方形,表面觀細胞平周壁上有眾我條形或點狀突出物。側面觀成半環形。
【性味】苦;性涼
【功能主治】涼血止血;解毒消癰。主治吐血;創傷出血;癰疽;惡瘡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研末;或浸汁。外用:適量,敷貼;或研末調搽;或燒成灰撒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本經》:主潰癰,逐膿血。
2.《別錄》:主痂疥,惡瘡,金瘡。子:汁療渴。
3. 陶弘景:貼灸瘡。
4.《藥性論》:主止血。治濕痺四肢攣急,膝痛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