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椒

【出處】

出自《植物名實圖考》;1.《藥檢》:辣茄,種種不一,入藥惟取細長如象牙,又如人指者。作食料皆可用。

2.《遵義府志》:番椒,其形狀有數種。長細似角者,名牛角海椒,細小如筆頭,叢結尖仰者,名篡椒,二種尤辣。一種扁圓形,色或紅或黃,味不甚辣,名柿椒。

【拼音名】La Jiāo

【英文名】Hot Pepper, Caynne Pepper, Chilli

【別名】番椒、辣茄、辣虎、臘茄、海椒、辣角、雞嘴椒、紅海椒、辣子、牛角椒、大椒、七姐妹、班椒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實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psicum annuum L.

采收和儲藏:青椒一般以果實充分肥大,皮色轉濃,果皮堅產而有光澤時采收;干椒可待果實成熟一次采收。可加工成醃辣椒、清醬辣椒、蝦油辣椒。干椒可加工成干製品。

【原形態】一年生或有根多年生草本,高40-80cm。單葉互生,枝頂端節不伸長而成雙生或簇生狀;葉片長圓狀卵形、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4-13cm,寬1.5-4cm,全緣,先端尖,基部漸狹。花單生,俯垂;花萼杯狀,不顯著5齒;花冠白色,裂片卵形;雄蕊5;雌蕊1,子房上位,2室,少數3室,花柱線狀。漿果長指狀,先端漸尖且常彎曲,未成熟時綠色,成熟後呈紅色,橙色或紫紅色,味辣。種子多數,扁腎形,淡黃色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。

【栽培】

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,害怕寒冷,龍怕霜凍,又忌高溫和曝曬,喜潮濕又怕水澇,比較耐肥。宜在土層深厚肥沃,富含有機質和透水性好的砂壤土和兩合土上種植。不宜與茄科植物連作。

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,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。直播法:冬季翻耕休親,驚蟄雪融後,每1hm2施土雜廄肥75000kg,並鋪撒翻耕均勻,按0.7-1.0m開溝作壟,灌水保墒。清明前後,在壟上開淺溝,條行直播,稀撒種子(種子撒播並需用溫水浸種),蓋土1cm厚,以不見種子為度。真葉在2-3片時,間苗一方。7-8片葉時,按株距15-16cm定苗。育苗移栽法:北方在3月中下旬,南方約在1月中上旬,把用溫水消毒的種子,按每10m2160-220g撒播於澆過底水的苗床上,當有1-2片真葉時分苗;並把健壯的菌移入營養缽,分苗溫床溫度應在20℃以上,當有8-10片真葉展開,約60d左右可移栽。

田間管理 定植緩苗後,要連鋤幾遍,以促根系生長。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;熱雨後應進行澇澆園,在定植後10-15d,進行第1次追肥,促莖葉生長,每1hm2可施硫銨225-300kg。開溝施入。在開始座果後進行第2次追肥。每1hm2可施硫銨150-225kg,草木灰1500-2250kg,施後立即澆水。應注意及時防治棉鈴蟲,可在蟲蛀果前及時噴藥。

【性狀】

性狀鑒別 果產形狀、大小因品種耐異。一般為長圓錐形而稍有彎曲,基部微圓,常有綠棕色,具5裂齒的宿萼及稍粗壯而或細直的果柄。表面光滑或有溝紋,橙紅色、紅色或深紅色,具溝澤,果肉較厚。質較脆,橫切面可見中軸胎座,有菲薄的隔膜將果實分實2-3室,內含多數黃白色,扁平圓形或倒卵形種子。干品果皮皺縮,暗紅色,果肉乾薄。氣特異,催鄙性,味辛辣如灼。

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:暗橙色或紅橙色,味極辣。1外果皮細胞方形、多角形或不規則形,壁頗厚,略具壁孔。2中果皮薄壁細胞含眾多油滴(新鮮粉末)及紅色或黃色雜色體,也有含草酸鈣砂晶的。3石細胞有2種;內果皮石細胞壁較薄,波狀,半透明,有念珠狀壁孔;種皮石細胞較大,壁厚,波狀,有較大的壁孔,其橫斷面呈U字形(外壁較薄)。4內胚乳細胞多角形,充滿糊粉粒。

【化學成份】

辣椒果實含辣椒鹼類成分,主要有辣椒鹼(capsaicin),二氫辣椒鹼(dihydrocapsaicin),去甲雙氫辣椒鹼(nordihydrocapsaicin)[1],高辣椒鹼(homocapsaicin),高二氫辣椒鹼(homodihydrocapsaicin),壬酰香草胺(nonoyl vanillylamide),辛酰香草酰胺(decoyl vanillylamide)[2]。還含多種低沸點和高沸點揮發性羧,如異丁酸(isobutyric acid),異戊酸(isovaleric aicd),正-戊酸(n-valeric acid),巴豆油酸(crotonic acid),順式-2-甲基丁烯酸(tiglic acid),庚酸(enanthic acid),癸酸(capric acid),異癸酸(isodecanoic acid),丙酮酸(pyruvic acid),辛酸(caprylic acud)和月桂酸(lauric acid)等[3,4]。此外還含β-胡蘿蔔素(β-carotene),陷黃質(cryptoxanthin),玉米黃質(zeaxanthin),辣椒紅素(capsan-thin),辣椒玉紅素(capsorubin),堇黃質(violaxanthin)[4],茄鹼(solanine),茄啶(solanidine)[5]及檸檬酸(citric acid),酒石酸(tau-taric acid),蘋果酸(malic acid)等[2]。

種子中含茄鹼,茄啶[2],4α-甲基-5α-膽甾-8(14)-烯-3β-醇[4α-methyl-5α-cholest-8(14)-en-3β-ol][6],環木菠蘿烷醇(cycloar-tanol),環木菠蘿烯醇(cycloartenol),24-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(24-methylenecycloartanol)及羽扇豆醇(lupeol)等。

同屬植物米辣果實含辣椒鹼[8]。

【藥理作用】

1.對消化系統的作用:辣椒酊或辣椒鹼,內服可作健胃劑,有促進食慾、改善消化的作用。動物試驗(巴索夫胃瘺狗)證明,辣椒水能刺激口腔粘膜,反射性地加強胃的運動。用各種辣椒製成的調味品,人口服後,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。大劑最口服可產生胃炎、腸炎、腹瀉、嘔吐等。曾有報告辣椒對離體動物腸管有抑制及解痙作用。

2.抗菌及殺蟲作用:辣椒鹼對蠟樣芽腦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,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。其枝、葉並無抗菌作用,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。10-20%辣椒煎劑有殺滅臭蟲的功效。3.發赤作用:外用作為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赤作用,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。酊劑可用於凍瘡;但也有人認為,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,引起溫暖感,對血管則很少影響,高濃度也不發泡,故不能視為發赤劑。

4.對循環系統的作用:辛辣物質(生薑、胡椒,特別是辣椒)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,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(特別是舒張壓),對脈搏無明顯影響。辣椒鹼或辣椒制劑對麻醉貓、犬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、心跳變慢及呼吸困難,此乃刺激肺及冠脈區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所引起。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,對大鼠後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。

5.其他作用:國外曾報道,食用紅辣椒作調味品(品種不明)的食物3周後,可使血漿中游離的氫化可的松顯著增加,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;還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。地上部分的水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興奮作用。

【性味】味辛;性熱

【歸經】歸脾;胃經

【功能主治】溫中散寒;下氣消食。主治胃寒氣滯;脘腹脹痛;嘔吐;瀉痢;風濕痛;凍瘡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入丸、散,1-3g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或搗敷。

【注意】陰虛火旺及患咳嗽、目疾者忌服。《藥性考》:多食眩旋,動火故也。久食發痔,令人齒痛咽腫。

【附方】1治痢積水瀉:辣茄一個。為丸,清晨熱豆腐皮裹,吞下。(《醫宗彙編》)2治瘧疾:辣椒子,每歲一粒,二十粒為限,一日三次,開水送服,連服三至五天。(吳縣《單方驗方選編》)3治凍瘡:剝辣茄皮,貼上。(《綱目拾遺》)4治毒蛇傷:辣茄生嚼十一、二枚,即消腫定痛,傷處起小泡,出黃水而愈。食此味反甘而不辣。或嚼爛敷傷口,亦消腫定痛。(《百草鏡》)

【各家論述】

1.《綱目拾遺》:辣茄性熱而散,亦能祛水濕。有小童暑月食冷水,臥陰地,至秋瘧發,百藥罔效,延至初冬,偶食辣醬,頗適口,每食需此,又用以煎粥食,未幾,瘧自愈。良由胸膈積水,變為冷痰,得辛以散之,故如湯沃雪耳。

2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消宿食,解結氣,開胃口,辟邪惡,殺腥氣諸毒。

3.《百草鏡》:洗凍瘡,浴冷疥,瀉大腸經寒癖。

4.《藥性考》:溫中散寒,除風發汗,去冷癖,行痰逐濕。

5.《食物宜忌》:溫中下氣,散寒除濕,開郁去痰,消食,殺蟲解毒。治嘔逆,療噎膈,止瀉痢,祛腳氣。

6.《藥檢》:能祛風行血,散寒解郁,導滯,止洩瀉,擦癬。

【臨床應用】

1.治療腰腿痛:取辣椒末、凡士林(按1︰1)或辣椒末、凡士林、白面(按2︰3︰1)加適量黃酒調成糊狀。用時塗於油紙上貼於患部,外加膠布固定。治療65例,有效者25例,明顯見效者23例,症狀消失者 1例,無效16例。多數在用藥後15-30分鐘內局部發熱,1小時後局部有燒灼感;部分病人有觸電感。發熱燒灼感常持續2-24小時,最長可持續48小時,並有全身熱感和出汗。普遍在敷藥後覺關節活動靈活柔軟,有輕快感。檢查可見局部充血、發熱,少數病人發生皮疹和水泡。

2.治療一般外科炎症:取老紅辣椒焙焦研末,撒於患處,每日1次;或用油調成糊劑局部外敷,每日 1-2次。臨床治療腮腺炎、蜂窩織炎、多發性癤腫等共557例,用藥2-10天不等,均有效果。

3.治療凍瘡、凍傷:取辣椒 1兩切碎,經凍麥苗2兩,加水2000-3000ml,煮沸3-5分鐘,去渣。趁熱浸洗患處,每日1次。已破潰者用數料包裹,保持溫暖。治療200例,治癒188例,有效8例,無效4例。治癒者最少用藥1次,最多者 11次,絕大多數在5次以內。有潰瘍形成者療效較差,且洗時有痛感;發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,療效不及發生在手足者滿意。有用辣椒30克連籽切碎,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g中,繼續熬至翻滾後10-15分鐘,濾去辣椒,再加入樟腦15g混勻。於凍傷初起時塗擦患部(已被者不能用),至局部有熱感為止,每日2-3次。

4.治療外傷瘀腫:用紅辣椒曬乾研成極細粉末,按1︰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勻攪拌,待嗅到辣味時,

你可能也喜歡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