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別錄》
【拼音名】Lu Shen
【別名】鹿莖筋(《千金·食治》),鹿鞭、鹿陰莖(《醫林纂要》),鹿沖(《四川中藥材生產技術》),鹿沖腎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雄性的外生殖器。宰鹿後,割取陰莖及睪丸,除淨殘肉及油脂,固定於木板上風乾。
【生境分佈】產東北、河北、青海、甘肅、四川、雲南等地。
【性狀】呈長條狀。馬鹿腎長45~60厘米,直徑4~5厘米,梅花鹿腎長約15厘米,直徑3~4厘米;表面棕色,有縱行的皺溝,頂端有一叢棕色的毛。中部有睪丸二枚,橢圓形,略扁。質堅韌;氣微腥。以粗壯、條長。無殘肉及油脂者為佳。
【炮製】鹿腎片:將鹿腎洗淨,溫水浸潤,切片,曬乾或烘乾。鹿腎粉:將鹿腎片入炒熱的砂子中,並同炒至松泡,取出碾粉。
【性味】
甘鹹,溫。
1《別錄》:平。
2《綱目》:甘,平,無毒。
3《醫林纂要》:甘鹹,熱。
4《四川中藥志》:性溫,味鹹辛,無毒。
【歸經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入肝、腎、膀胱三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
補腎,壯陽,益精。治勞損,腰膝酸痛,腎虛耳聾,耳鳴,陽痿,宮冷不孕。
1《別錄》:主補腎氣。
2《千金·食治》:主勞損。
3《日華子本草》:補中,安五藏,壯陽氣,作酒及煮粥服。
4《日用本草》:補腰脊。
5《河北藥材》:補腎益精,活血催乳。
6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陽萎,腎虛耳嗚,婦人子宮寒冷,久不受孕,慢性睪丸發炎。』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2~5錢:煮食、熬膏或入丸、散。
【附方】
1治五勞七傷,陽氣衰弱,益氣力:鹿腎一對(去脂膜,細切),肉蓯蓉二兩(酒浸一宿,刮去皺皮,切),粳米二合。先以水二大盞,煮米作粥,欲熟,下鹿腎、蓯蓉、蔥白、鹽、椒食之。(《聖惠方》鹿腎粥)
2治腎氣損虛,耳聾:鹿腎一對(去脂膜,切),粳米二合。於豉汁中相和,煮作粥,入五味,如法調和,空腹食之;作羹及入酒並得,食之。(《聖惠方》鹿腎粥)
3治陽事不舉:鹿腎、枸杞、菟絲子、巴戟、狗腎,為丸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4治婦人血虛,淋帶,腰膝酸痛,不能受孕者:鹿腎熬膠,與阿膠攛入服之。(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