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本草圖經》
【拼音名】Lonɡ Kui Gēn
【來源】茄科植物龍葵的根,夏、秋采收。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苦微甘,寒,無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
治痢疾,淋濁,白帶,跌打損傷,癰疽腫毒。
1《本草圖經》:龍葵根與木通、胡荽煎湯服,通利小便。
2《綱目》:療癰疽腫毒,跌扑傷損,消腫散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(鮮者0.8~1兩)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敷。
【注意】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。
【附方】
1治痢疾,婦女白帶,男子淋濁:鮮龍葵根八錢至一兩(干的五至八錢),和水煎成半小碗,飯前服,日服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2治睪丸炎:龍葵鮮根、燈籠草各-兩,青皮鴨蛋二枚。加水同煮熟,服湯食蛋。(《泉州本草》)
3治風牙蟲痛:龍葵根煎湯含漱。(《泉州本草》)
4治發背癰疽成瘡者:龍葵根一兩,麝香一分(研)。先搗龍葵根,羅為末,入麝香研令勻,塗於瘡上。(《本草圖經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