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綱目》
【拼音名】Ma Pi
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大麻莖皮部的纖維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匯言》:入手陽明、足太陰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
去瘀,利水。治跌扑損傷,熱淋脹痛。
1《唐本草》:漚麻汁(浸泡大麻稈的水),止消渴,治瘀血。
2《綱目》:破血,通小便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。
【附方】
1治跌扑折傷疼痛:黃麻(皮)燒灰,頭髮灰各一兩,乳香五錢,為末,每服三錢,溫酒下。(《王仲勉經驗方》接骨方)
2治熱淋,小腹脹滿急痛:麻皮一兩,甘草三分(炙微赤)。上藥細銼,以水二大盞,煎取一盞三分,去滓。食前分為三服。(《聖惠方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破傷風:取大麻皮4兩燒存性,研細末,分4份,加入適量的黃酒或白酒,每次開水送服1份,蓋被使出汗,每日2~3次。治療10例,9例痊癒。一般服藥後1~2天內見效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