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出自《分類草藥性》
【拼音名】Mian Gēn Tenɡ
【英文名】Ivy Glorybind Rhizome, Herb of Ivy Glorybind
【別名】兔兒苗、狗兒秧、秧子根、打破碗、奶漿籐、面根草、狗兒完、小旋花、南面根、常春籐葉天劍、狗兒蔓、蒲地參、盤腸參、燕覆子、米線草、兔兒草、富苗秧、扶秧、走絲牡丹、鉤耳籐、喇叭花、狗耳苗、扶苗、扶子苗、旋花苦蔓、老母豬草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.[Convolvu-lus japonicus Thunb.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淨,鮮用或曬乾。
【原形態】一年生草木,高8-40cm。具細長白色的根。植株通常矮小,蔓性,光滑,莖自基部分枝,平臥,有細稜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5cm;基部葉片長圓形,長2-5cm,寬1-2.5cm,先端圓,基部戟形,上部葉片3裂,中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側裂片近三角形,全緣或2-3裂,葉基心形成戟形。花單一腋生;花梗長於葉柄;苞片寬卵形;萼片5,長圓形;花冠淡紫色或淡紅色,鍾狀,冠簷近截形中微裂;雄蕊5,花絲基部擴大,貼生於花冠管基部,被小鱗毛;子房卵球形,柱頭2裂,裂片長圓形,扁平。蒴果卵球形,外包宿存萼片。種子黑褐色,表面有小疣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佈】
生態環境:從平原至高海拔的地方都有生長,常見於農田、荒地、路旁。
資源分佈: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,直徑約1mm,表面灰黃色,有細縱皺紋。莖細長,常盤曲扭卷,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有縱向稜線而扭曲;質脆,易折斷。葉互生,有長柄,葉片淡綠色,多皺縮破碎,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戟形。氣微味淡。
【化學成份】根莖含防已內酯(columbin),掌葉防已鹼(palmatine)。葉含山柰酚-3-半乳甘(kaempferol-3-galacto-side)。
【性味】甘微苦;平
【歸經】肝;腎經
【功能主治】健脾;利濕;調經。主治脾胃虛弱;消化不良;小兒吐乳;疳積;五淋;帶下;月經不調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 10-30g。
【附方】1治小兒脾弱氣虛:面根籐根、雞屎籐做糕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2治腎虛耳聾:鮮面根籐根、響鈴草各四兩。燉豬耳朵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白帶,通月經並五淋,小兒嘔吐乳症。
2.《民間常用草藥彙編》:治疳積和產後感冒。
3.《陝西植藥調查》:調經,活血,滋陰,補虛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你可能也喜歡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