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Mǎ ān Tenɡ
【別名】鱟籐、二葉紅薯、獅籐,馬蹄金,馬蹄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旋花科植物鱟籐的全草。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、蔓性草質籐本。莖葉有白色乳汁,植物體微帶紫紅色。根莖甸甸狀。莖光滑、細瘦。葉互生,廣橢圓形或圓形,長與闊約3厘米,先端2裂,全緣,基部圓形或微尖,兩面光滑無毛;葉柄長2~3厘米,基部微具鞘,多具腋芽。花腋生;萼片5,綠色;花冠漏斗狀,白色或紫紅色;雄蕊5。蒴果卵圓形,內含黃褐色種子。花期夏、秋。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山坡、田岸或溝邊。分佈福建、台灣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閩南民間草藥》:辛苦,微寒。
【歸經】《泉州本草》:入肝、脾二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
祛風,除濕,消癰,散結。治風濕痺痛,癰疽,腫毒,療瘡,痔漏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鮮者1~2兩。外用: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。
【附方】
1治關節炎:二葉紅薯一兩五錢,酌加酒水各半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2治癰疽疔瘡:二葉紅薯一握,紅糖(或冬蜜)適量,搗爛外敷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3治癰疽疔瘡,無名腫毒:二葉紅薯一至二兩,洗淨,煎湯調紅糖內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4治痔瘡漏血:二葉紅薯一兩,豬大腸一斤,燉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